香港首次於東北水域的西貢赤洲島發現恐龍化石,經過一個半月發掘,發現約30塊含恐龍骨骼化石的岩石,發展局指所有外露恐龍化石已移走,將銷撤赤洲封閉令,同時提醒市民提醒市民赤洲位置偏遠,船隻靠岸有一定風險,呼籲市民不應冒險登島。

發展局古物古蹟辦事處(古蹟辦)人員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脊椎所)專家的指導和協助,及漁護署支援下,於十月下旬在赤洲展開發掘工作,發掘了約30塊含恐龍骨骼化石的岩石,當中所含的恐龍化石實際數量須待清修工作完成後才能確定。古脊椎所專家及香港古生物學家詳細檢查化石發現地點,確定所有外露化石已移走後,團隊在赤洲發掘恐龍骨骼化石的工作已完成。

古蹟辦與漁護署將聯同古脊椎所,以及香港、內地和其他地方的專家及研究機構合作,繼續推展恐龍化石清修及相關研究,鑑定赤洲恐龍的種類,以及探索香港遠古時期的古生態面貌。

 

 

專家早前估計化石屬於白堊紀時期,距今約1.45億年至6600萬年前,樣本為大型年長恐龍骨骼化石。

隨著赤洲考察和發掘工作完成,漁護署署長將於明日(12日)撤銷封閉船灣(擴建部分)郊野公園內的整個赤洲。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