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6日)在立法會宣讀財政預算案2025,封面採用湖水藍色,形容代表未來發展的無限機遇。預算案焦點之一是兩元乘車優惠收緊、公務員薪酬變化等。財政預算案2025《大千視界HK》 全程文字及視像直播,持續更新,為讀者精選價值資訊。
公共財政
2025-26 政府總收入及開支
2024-25年度:預計赤字872億元,財政儲備2025年3月底6,474億元
2025-26年度:預計赤字為670億元
經營帳目:料2年內即2026-27年度起恢復盈餘
財政儲備2030年3月預計為5, 791億元
公務員凍薪:所有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及區議會全體人員一致凍薪,包括行政長官及政治委任官員;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全體公務員;立法會主席和所有議員,以及秘書處人員;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各級法院法官和司法機構人員;以及區議會議員。
公務員編制:2026-27及2027-28年度每年減 2%。至2027年4月,削減約1 萬個職位
「二元乘車優惠計劃」:受惠對象維持不變,優惠的程數設每月240次上限,票價高於十元需繳付全額車費的兩折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領取門檻每月400元提升至500元
增飛機乘客離境稅:2025年10月起,由120元增至200元,年增約16億元收入
開源:
即日起,各項人才和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徵收申請費600元
按逗留期限長度,提高簽證費至600元或1,300元,料年增6.2億元收入
檢視政府隧道和主幹道收費、電動私家車牌照費、停車收費錶收費、交通違例定額罰款,料年增 20 億元收入
研向離境私家車徵收邊境建設費(如每部收200元,年增約10億元收入)旅巴貨車不受影響
發行債券
控制發債額在穩健水平
未來5年政府在「可持續債券計劃」及「基礎建設債券計劃」下每年發行1,500- 1,950億元債券,其中約56%用於為到期短期債務再融資
政府債務與本地生產總值比率將為12%至16.5%
發債所得資金不會用於支付政府經常開支
北部都會區重點產業︰
(一) 創科︰河套合作區香港園區連同新田科技城會提供大量創科用地,會推出新政策,促進創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動;
(二) 高端專業服務和現代物流︰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藉着深圳灣公路大橋及規劃中的港深西部鐵路連接深圳前海,會成為服務海內外企業的高端專業服務樞紐。在港深「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的跨境貨運布局下,會在口岸周邊策略性布置物流用地;
(三) 專上教育︰配合創科產業發展及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在北部都會區預留約九十公頃土地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包括第三所醫學院;及
(四) 文體旅遊︰預留用地建文化及體育設施,亦保存傳統鄉鎮及歷史人文資源。因應區內獨有特色,發展文體旅產業,包括推動生態旅遊
創新科技
10億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引導及助力香港人工智能創新研發和產業應用,數字政策辦公室會制訂相關安排和具體目標,重點促進人工智能上游研發、中下游成果轉化及開拓應用場景
港投公司今年舉辦首屆「國際機器人大會」和「國際人工智能青年科學家論壇」
「製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預留1億元,按政府與企業1:2配對比例,為企業提供最多25萬元資助,年內推出
研簡化審批低軌衞星牌照流程
港交所籌備開通「科企專線」,便利相關企業準備申請上市
就籌建第三個InnoHK研發平台邀請院校提交建議書
檢討購入知識產權使用權和關聯交易等的稅務扣除安排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百強科技集群發布活動今年在香港舉行
低空經濟監管沙盒:即將宣布申請結果,並研究訂立「先進空中運輸系統」新專用法例
貿發局在主要創科展覽期間,增設「專題快閃展示區」,推廣優質科企產品
金融
改善上市審批流程、優化上市門檻、檢討市場結構等
就改善股市「手數」制、優化結構性產品發行機制、增加主要指數衍生工具持倉限額等提出建議
就優化基金、單一家族辦公室稅務優惠等制訂方案
辦「香港全球金融與產業合作峰會」和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的旗艦論壇
今年內提出推動黃金市場發展的方案
即將發表第二份發展虛擬資產政策宣言,並就場外交易及託管服務發牌制度進行諮詢
研優化數碼債券發行和交易的法律和監管體系
延長「保險相連證券資助先導計劃」3 年
最快年中推出內地與香港快速支付系統互聯
今年內就強積金「全自由行」具體方案諮詢公眾
貿易
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繼續支持為「走出去」內地企業,提供信用保險、一站式諮詢等服務
鼓勵各界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前後舉辦活動,加強協同效應
研究修訂法例,便利貿易文件電子化
航運
建議為合資格大宗商品貿易商提供半稅優惠,目標明年立法
今年內成立「香港海運港口發展局」,加強研究、推廣和人力培訓
預留逾2.1億元,構建港口社區系統,加強航運、港口和物流業持份者信息互通
今年公布北部都會區物流用地發展模式研究結果
航空
香港國際航空學院擴展培訓課程至C919飛機相關範疇
發展香港成為亞洲首個飛機拆解、部件回收、處理及交易中心
醫療
今年上半年提出「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成立時間表和邁向「第一層審批」路線圖
預留資源以配對形式支持大學籌建第三所醫學院
文創
2026年舉辦第二屆「香港演藝博覽」
引進辦策略性引入更多結合創科的文創企業
未來5年推進超過30個文化知識產權項目
無處不旅遊
向旅遊發展局撥款逾12.3億元,落實「無處不旅遊」理念及《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
2025「香山旅遊峰會」今年四月首次在港舉行
預留資源,鼓勵郵輪公司增加訪港航次、過夜停泊、利用香港作母港
策略性吸引經濟效益顯著的體育活動持續落戶香港(例如LIV Golf)
在中環、尖沙咀、灣仔和北角海濱加設輕食飲品攤檔
研究將紅磡站南面臨海及前碼頭用地打造成海濱新地標,包括特色商業及住宅項目,並設立遊艇會
綠色發展
將九龍塘創新中心建設成綠色科技樞紐「GreenTech Hub」,匯聚超過200家綠色科企
今年中推出3億元資助計劃,推動業界在全港安裝高速充電樁
增撥1.8億元,增加全港住宅智能廚餘回收桶或廚餘收集設施
為加注用的綠色甲醇提供稅務豁免
今年內宣布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用量目標
預留4.7億元資助專營巴士營辦商購買600輛電動巴士,以及逾1.3億元資助的士業界購買3 000輛電動的士
「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延長至2028年
優化維港兩岸海濱:今年會在中環、灣仔、北角及尖沙咀海濱,加設輕食飲品攤檔。紅磡站南面臨海及前碼頭用地研究打造成海濱新地標,包括興建具特色的商業及住宅項目,提供零售、餐飲、娛樂等設施,並設遊艇會帶動遊艇旅遊
推廣系列特色旅遊項目:如生態旅遊、熊貓旅遊、賽馬旅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