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基孔肯雅熱疫情受關注,廣東疾控局公布,全省本月20至26日的一星期內,新增2,940宗基孔肯雅熱本土病例,當中以佛山佔最多,佔2,882宗,廣州和中山分別有22宗和18宗,深圳亦有首宗病例。有內地專家指,總病例數目至流行季未,可能超越十年前印度洋大暴發。

其餘有病例的地區,東莞、珠海、河源各3宗,江門、陽江、肇慶各2宗,清遠、湛江各1宗。

而截至本月26日,全廣東省今年累計有4824宗基孔肯雅熱本土病例,全部都是輕症,並無收到重症或死亡病例報告。

 

 

中國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氣候變化與健康全球聯盟主席劉起勇表示,今年氣候適宜蚊蟲繁殖,伊蚊密度高,輸入的印度洋型基孔肯雅病毒株傳播效率強,導致疫情規模超歷史。順德疫情源於7月8日一名斯里蘭卡返鄉者的輸入病例,一周內病例激增至478宗。

劉起勇表示,10年前在印度洋的基孔肯雅熱大暴發,形成的規模和造成的損失,總體來講與目前相似,儘管現在還沒有達到當年的暴發水平,但現在流行季節還沒有完,如果到流行季結束,病例數有可能超過10年前。

報道指,基孔肯雅熱無疫苗及特效藥,採對症治療,急性期禁用布洛芬等非甾體消炎藥。順德區成立中醫藥防治專家組,由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及順德中西醫結合醫院牽頭,7月13日起實施中醫藥方案,覆蓋急性期與恢復期,包含內服藥、外敷、針灸、熏洗等療法。在樂從、北滘、陳村三鎮,中醫藥使用率超85%,顯著縮短病程:關節痛減1-2天,皮疹減0.7-1.5天,發熱減半天。特色療法如四子散外敷、抗炎止癢散、針灸及香囊驅蚊,有效緩解症狀並防叮咬。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