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錄得今年首宗由外地輸入的基孔肯雅熱個案。患者為曾到佛山旅遊的12歲男童,期間曾進行戶外活動和被蚊叮咬,他目前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高級醫生黃凱基表示,基孔肯雅熱成為香港風土病的可能性極低。

患者上月17日至30日到佛山順德區旅遊,上月30日返港,翌日發燒、出皮疹和輕微關節痛,遂向私家醫生求診。醫生向衞生署呈報個案,病人昨日(1日)獲轉介到基督教聯合醫院急症室,其血液樣本經核酸檢測呈陽性,屬確診個案。男童的同行母親並沒有病徵。病人另一名同住家人沒有前往佛山,暫時也沒有病徵。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高級醫生黃凱基表示,基孔肯雅熱對一般健康人士來說,徵狀較輕微,但對免疫力較弱者,包括長者及幼童,出現較嚴重情況機會較大,少部分人會關節痛持續數個月,甚至更長,但強調病毒主要由蚊叮咬傳播,一般社交不會傳播病毒,所以做好防蚊、滅蚊和控蚊是最重要。

黃凱基又說,香港與內地交往頻繁,有輸入個案屬意料之內,但香港監察機制恆之有效,亦有針對性滅蚊控蚊工作,基孔肯雅熱在港成為風土病的可能性極低,而局部傳播的風險則屬於中至高。他提到暫時無準確可信的基孔肯雅熱病毒快速檢測劑,籲市民有不適應立即求醫,醫生有懷疑,可將血液樣本送到衞生防護中心做檢測確定。

他提到現時基孔肯雅熱預防疫苗仍較新,未有在任何地區被廣泛使用,世界衞生組織及相關專家,仍就安全性和效能進行研究,暫時只應用於較少規模人群及一些非常高危人士身上,香港會繼續留意專家意見及數據分析。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