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雙旋」襲港已幾成定局,其中不少人關注下星期有機會直撲香港的「超強颱風」,網民透過非官方天氣預報程式關注其增強後的「閃光強度」,擔憂其路徑及威力都有可能堪比2018年的超強颱風「山竹」,甚至以「山竹2.0」形容。
香港天文台今(18日)預料,位於菲律賓以東之西北太平洋的另一熱帶氣旋會在未來數天顯著增強,並於下周初進入南海北部,隨後靠近華南沿岸。受其廣闊環流影響,下周中期該區天氣顯著轉壞,風勢再度增強,有狂風大驟雨、雷暴及風暴潮,海有大浪及湧浪。
天文台發布最新預報路徑圖,顯示熱帶氣旋會於周日(21日)升級至「颱風」,並會穿過台灣與菲律賓間的巴士海峽進入南中國海東北部。隨著其威力進一步增強,將分別在下周一及下周二(22日及23日)成為「強颱風」及「超強颱風」,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料達每小時185公里,及後將闖入香港400公里範圍以內,甚至會登陸香港。由於電腦預測的移動路徑,與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相似,氣象迷及網民高度關注威力是否堪比「山竹」。
天文台三大AI電腦模式,包括風烏、伏羲及盤古預測下周初的熱帶氣旋或颱風移動路徑圖可見,該颱風呈現明顯風眼及強烈渦旋結構,代表風速強勁,顯示其強度不容小覷,或大範圍影響周邊海域,包括香港、台灣、菲律賓及中國南海部分海域,可能帶來強風大雨。其中風烏AI預測下周二(23日)開始一路北移直撲香港,並於下周三(24日)在香港一帶登陸後消散。
伏羲AI亦預測下周二(23日)開始一路北移,並於下周三(24日)接近香港,不過路徑較風烏AI預測更偏向香港西南面一帶登陸。
歐洲中期預報心ECMWF模擬預測顯示,該颱風會於下周三(24日)接近廣東沿海及接近珠江口一帶地區,中心風眼明顯,周圍風場呈現強烈旋轉,預計將對廣東沿海、澳門及香港造成較大影響。
美國GFS電腦模型預測路徑,位於菲律賓東側海域的颱風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南海海域,並且保持高強度狀態,於下周三(24日)在香港南邊掠過,可能登陸中國南海沿岸或廣東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