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星期一(7日)開始展開為期兩天的副部長級貿易談判,美國總統特朗普會前表示,對中美貿易談判感到樂觀,又指內地經濟轉差令中國更想達成協議,解決兩國的貿易爭端。有分析預料,今次談判並非旨在取得實質性進展,而是為下一輪更高級別談判做準備。
由美國副貿易代表格里什率領的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團上周日(6日)抵達北京。格里什與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關係密切,而萊特希澤則是對中國立場最為強硬的「鷹派」官員。


今次赴京的美國貿易代表團以副部長級為主,涵蓋農業部、商務部、能源部及財政部等代表。代表團成員包括: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瑪律帕斯(David Malpass)、美國貿易代表署首席農業談判代表杜德(Gregg Doud)、美國農業部負責貿易和對外農業事務的副部長麥金尼(Ted McKinney)、美國商務部主管國際貿易的副部長卡普蘭(Gilbert Kaplan),以及美國能源部負責化石能源事務的助理部長史蒂文•溫伯格(Steven Winberg)。
分析料談判未必對經貿有實質進展
有專家分析稱,今次談判是為接下來的重量級談判做準備。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級研究員拉迪(Nicholas Lardy)認為,美方代表團成員以副部長為主,意味談判的目的是為未來更高級別的會談奠定基礎,而並非要在談判中取得實質性進展。
曾擔任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顧問的國際貿易律師霍里克(Gary Horlick)認為目前談判階段,特朗普政府不需要派出最高級別的官員。
霍里克分析指,代表團成員涵蓋在這個階段應有的專業水準,認為人選非常合適。他又表示,農業是關鍵的談判之一,而杜德擔任美國首席農業談判代表非常適合。
歐亞集團亞洲區主任、前美國財政部官員希爾森(Michael Hirson)稱,考慮到市場的敏感性,雙方可能都希望傳達一種有進展的資訊,而實際進展的一個重要指標是,他們是否會宣佈舉行下一輪更高級別的實質性談判。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12月1日在阿根廷20國集團峰會期間就貿易「休戰」達成共識,決定暫時停止施加新關稅90天,希望通過談判在2019年3月2日的最後期限之前達成協議。
(路透社/美國有線新聞網/美國《商業內幕》/彭博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