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新及科技局上星期推出科技人才入境先導計劃,勞工團體「港九勞工社團聯會」認為,新計劃打擊香港的本地人才就業。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發文,指引入國際人才與培育本地人才是相輔相承,「做大個餅」開啟良性循環,創造更大市場規模效益。

本港現存輸入人才計劃多 近半未證明難招本地人

本港目前設有多個引進人才的計劃,包括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等,自2008年已批准8,000名資訊科技從業員來港工作。據2016年香港審計署報告書顯示,20宗抽查「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個案中,近半未有要求公司提供確認已盡力進行招聘,未能覓得本地人擔任該職位的相關證明,部分獲批個案每月薪金更大幅低於本港相同職位的平均月薪,影響本地人才就業及晉升機會。

 

勞聯批評創科局以推動創科發展為由,繞過現行機制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美其名為簡化申請及審批程序,吸納科技人才,實為另闢途徑輸入外勞。對此,勞聯強烈反對創科局以招攬科技人才的名義另闢途徑擴大輸入外勞,影響本地科技人才的就業和向上流機會。

勞工團體:計劃申請門檻低 無助港科技發展

勞工團體勞聯認為,科技人才入境先導計劃,是繞過現行機制另闢途徑輸入外勞,加上計劃門檻低,例如學士學位申請者只需一年或以上相關工作經驗,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更毋須工作經驗,不但不能快速帶動香港創新科技發展、協助本地科技從業員升級轉型,反而只會先對本地畢業生造成衝擊和競爭,窒礙本地科技人才就業和發揮潛能的機會,長遠對香港發展無好處。

陳茂波認為引入國際人才與培育本地人才相輔相承。

陳茂波:人才匯聚帶來企業群聚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中表示,培育本地人才與吸引國際人才並不互相排斥,而是相輔相承,大家不應執著「有雞先還是有蛋先」的問題,應該積極投資培育本地人才,同時著手吸引人才和企業來港,「做大個餅」,開啟良性循環。

他補充稱,只有人才匯聚,才能帶來企業群聚,提升產業水平和容量,創造更大市場規模效益。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