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不怕辦不到就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香港有人提出,要在鄰近香港的珠海、中山及惠州等城市覓地建「香港村」,興建大量房屋,只限港人居住,並在當地引入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配備由香港管理的商場、街市和醫院等。
程老漢聞訊驚呆了。
他們的邏輯是這樣的:香港樓價高、租金貴、生活空間狹小擠迫、營商成本高企。但香港真的沒地了,郊野公園不能犧牲,填海又會遭遇環保爭拗,阻力巨大……猛一回頭,把眼睛望向祖國內地,廣袤的土地啊那麼那麼多,讓我們一頭紮進你寬闊的懷抱吧!
提出這個大膽創意的人承認,「香港村」的建議已在去年提出,他們也曾接觸過廣東的省市官員,但「對方回應指當地土地供應也很緊張,甚至已開發的地比香港還多。」
這個回應跟直接回絕有什麽區別?
但創意人不甘心,表示會「繼續透過不同途徑爭取」。意思就是,他們要把這個提議弄去北京,讓中央來壓廣東。
真會撒嬌。
這些年來,有一些香港人,有問題就推給內地,遇困難又想著佔內地便宜。
水貨客滋擾香港,有些香港人就說是內地水貨客造成的,逼著內地政府將深圳居民原先每天都可自由進出香港的「一簽多行」,改成一周衹能來香港一次的「一周一行」。
最諷刺的是,給內地人香港自由行,讓深圳居民每天自由進出,恰恰是港府早些年向中央要的。
2003年是個羊年,經歷了九八年金融風暴和非典型肺炎襲擊的香港非常蕭條,為刺激香港經濟,港府請求中央開放內地遊客到訪香港。當時國務院一位領導說:「你們好好考慮清楚了,這門一旦打開是關不上的。」港府回答說,香港有信心,中央請放心。
大約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吧,香港人學會了「等靠要」:等著天上掉餡餅、背靠大樹好乘涼、伸手要福利。香港一些人對這三個字的意思可能不大瞭解,但是做起來已經有模有樣甚至堪稱嫺熟。
結果呢?2015年,又一個羊年到來了,上一個羊年打開的門,開了一輪之後,硬生生被關上了,深圳居民「一簽多行」被改成「一週一行」。
「始亂終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內地改革開放的意義之一是市場化。40年來,內地人逐漸適應了靠市場而非靠市長。殊不料,40年後有些香港人來了個逆行,從原先的靠市場改成靠「市長」了,市長不樂意他們還找省長,省長不樂意他們還找中央。
同樣也是海島城市的新加坡衹能靠填海來解決土地短缺問題,他們沒處找「市長」撒嬌去,衹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