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為什麼多數白種人愛對陌生人微笑而多數中國人不愛對陌生人微笑?曾在網上讀到過一篇文章,說這是因為白種人的生活環境語言太複雜,互相之間聽不懂對方說什麼,要靠身體語言來表達善意。
有道理。中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被秦始皇他老人家統一了文字,語言上大致都有譜,一句「吃了嗎」道盡人間冷暖炎涼,就不必多餘配合身體語言了。
香港神秘顧客協會公佈2018/19年度「全球微笑指數」評選結果,香港僅得56分,較去年度大跌10分,排名由「尾五」跌至「尾四」。
香港神秘顧客服務協會主席黃兆良指,香港本年度的得分大跌,令人失望。
其實,排名由「尾五」跌至「尾四」,說明香港微笑指數歷來都在末座。這也證明,就算被白種英國人管束了百多年,香港人的中國國民性還是凝固不化。張明敏早就唱過:「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
黃兆良認為,香港微笑指數排名下跌,原因可能有:一是去年香港經濟欠佳,顧客「勒緊褲頭」消費、僱主各項成本增加,令前線員工倍添壓力,加上工時長,亦令人「笑少咗」。二是港人投訴風氣濃厚,也加劇了前線員工的壓力。他舉例說,最近有飲食店推行無飲管日,就有顧客為一支飲管鬧出投訴風波,「但件事係咪真係咁嚴重呢?」三是香港的企業文化有問題。他說,「有啲客人,甚至係員工,覺得(服務業從業者)俾人罵,係包埋落份糧度。」
但程老漢認為,根本還是國民性。
2018年9月,程老漢到自家附近的木板店買三合板。那是一家家庭店,店員自己就是老闆,那天他們全家都在:50多歲的爸爸媽媽、20多歲的女兒。整個交易過程,程老漢沒聽到他們一家人一句客套話,兩個女人始終一言不發,唯一跟我說話的男人,說話時總是沒好氣,像是在跟誰賭氣似的。
但程老漢不在乎,買了三合板就回家了。
自己家的生意他們尚且這麼做,替人打工的還能怎麼樣?
所以,微笑還是不微笑,跟黃兆良所分析的經濟好壞、工時長短、顧客投訴以及企業文化等等,都沒有關係,衹是國民性如此。
作為一個顧客,程老漢覺得,服務員微笑不微笑其實一點都不重要,衹要他們不對顧客惡語相向,不打罵顧客,顧客要的服務都做好,就行了。說真的,有時候進到商店,服務員太過殷勤,微笑加問候,程老漢反而很不自在。
顧客程老漢的要求是:見我進店可別理我,我看看而已。看上了,您再過來,服務從這時開始。若我看不上我會走,您就當我沒來過,咱們井水不犯河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