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武漢市宜城區趙女士希望將自己的房子變賣後,將錢留給兩隻寵物狗「繼承」。不過,湖北三峽公證處回應稱,繼承人是以人為主體的,狗屬於動物,無法作為繼承的主體。相關的業界人士表示,仍可以慈善信託或民事協議方式處理。

隨著經濟社會和城市生活方式的發展轉變,寵物已然成為現代人類社會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經濟體中,圍繞著寵物的需求也日益形成一條分工日益細化的產業鏈,並且開始催生出一批上市公司。

事實上,寵物對於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參與度仍在不斷提高,比如在財產繼承領域,《湖北日報》5月21日報道,武漢市宜城區居民趙女士希望將自己的財產(中心城區一套房子)委託變賣後,將錢留給兩隻寵物狗「繼承」。不過,湖北三峽公證處回應稱,繼承人是以人為主體,狗屬於動物,無法作為繼承的主體。

消息引發廣泛關注,一方面,事件背後的獨居現象在當前社會上愈來愈普遍;另一方面,遺產繼承上,作為一個非富翁級別的普通居民,可以對自己的財產進行何種安排和處置?將遺產留給相依相伴的寵物是否可行?看似新奇,實則也是部分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雖然如三峽公證處人士所言,幾十年來第一次遇到要將財產繼承給愛犬這種訴求,不過可以預見,在財產安排方面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多樣化。

上海新古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懷濤表示,理論上,可以通過信託的方式提前對自己的財產,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進行安排。

王懷濤稱,生前財產規劃屬於信託公司作為民事信託的一項業務,可以通過成立民事信託,將財產轉至信託公司,同時對財產的具體安排進行約定,信託公司收取一定管理費,可將其後續具體事務管理部分委託給外部機構,如律師事務所、相關寵物管理機構等。

據目前的規定,寵物狗並不能作為財產信託的受益人,也就是說不能成立一個信託產品並在「受益人」處填上狗的名字。但並不妨礙有關人士過世後,用自己的遺產使自己的心愛的寵物狗得到照顧。「比如可以通過慈善信託的形式,這種信託受益人是不特定的,但可以做出後續的安排,以實現委託人的目的,這種形式目前較為流行,我們近期就作為委託人在萬向信託公司落地了一宗慈善信託。」王懷濤對記者說。

不過,這僅是理論上可行而已,實際操作中,又是另一碼事。

上海有信託機構公司人士承認,信託公司一般不可能接受這種業務,金額太少,得不償失。以趙女士為例,她希望自己兩隻愛犬獲繼承的財產,主要是其位於中心城區的一套約60平方米的房產,市場價值60萬人民幣左右。「相比於一個動輒幾十近百億的投融資類項目,相信沒有人願意接手,信託業務人員需要處理的事務、付出的時間精力大同小異。」

其中的一個大背景是,一直以來國內的信託公司均是依賴稀缺的牌照資源,作為「銀行小弟」存在,從事以放貸為主的融資業務,「看不上」金額小、管理瑣碎的事務類業務。後者以家族信託為代表,據了解,國內不少信託公司早已開始開展家族類信託相關業務,但是並不順利,上海地區某家信託公司家族信託業務部門人士此前告訴記者,公司在2016年前後設立這一部門,實際運作中幾經「坎坷」,在短短一年時間內人員經歷多番流動,最後撤銷併入其他部門。

個別信託公司正拓展此類業務。其背景,一方面,資管新規的出台大大衝擊信託公司傳統的非標類業務,另一方面,市場自身的需求正逐漸爆發。信託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資訊顯示,截至2018年底,68間信託公司中33間開展家族信託業務,明確披露資訊的15間信託公司家族信託業務規模達838.57億人民幣。

另一名信託公司人士表示,即使如此,信託公司相關業務也主要是針對高淨值人群,所以多設有較高的門檻。比如1000萬人民幣起,即使當前從投入產出上考慮,可能並不能帶來多少利潤,但是公司會從維護客戶關係的角度去考慮,「一個能拿出1億人民幣資金成立家族信託的人,他背後可能帶來的其他相關業務會有多少?」

更多普通人的遺產繼承或者其他財產安排需求要如何解決呢?事件中欲把財產繼承給寵物狗的趙女士,相關人士說,信託公司確實不太可能願意接受此類業務。但可透過律師事務所等協力廠商機構均可以處理,即以民事協議的形式,約定好相關的內容。

國內目前在遺產繼承方面,常見的工具包括遺囑、信託、保險等,其中遺囑是最為常見和高效的方式。信託由於立法限制,主要針對現金,極少有關於房產、股票的財產形式,因為這些財產辦理過戶時涉及交易,需要繳納較高的稅收等問題,相比之下,信託制度完善的框架下,可將各種財產形式裝入信託產品池子中,因此這些地區的財產信託業務也較為發達。

王懷濤表示,國外對個人財產的處理方式更為多元化,比如較為流行的設立生前可撤銷的信託替代遺囑,還有很多信託並不是通過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信託財產也不一定是現金,比如具體針對一輛車、一棟房產的安排等等,都可以成立民事信託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分配,因此相關交易處理組織也較為發達。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