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香港有個法國攝影師Jacquet-Lagrèze據報「鍾愛繁體字」,「並拍攝成系列作品『城市詩意』」,將於近期在香港舉辦展覽。
一個外國人,強調「鍾愛」漢字中的「繁體字」,他漢字的造詣看來很深了。
有關報道附有視頻,觀後才知他的漢字只是「粗通」而已,處在小學低幼年級的「識字」階段。
視頻中,Jacquet-Lagrèze 說:「繁體字(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是其中一種仍然被採用的歷史語言。我們很幸運能夠在這個超現代的城市中,被這種古老的字體所包圍。」
這就很外行了。「仍然被採用的歷史語言」並不是「繁體字(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而是「漢字(Chinese characters)」。
漢字總量大約9萬字,被簡化的僅2274字,這2274字全都保存了漢字的原貌,並無本質上的變異。漢字簡化大致遵循如下三原則:一是簡化偏旁。例如,「請」、「語」、「計」等字,將偏旁[訁]簡化成[讠]。被簡化的偏旁共14個,每個偏旁之下通常拖掛著幾十甚至幾百個同偏旁的字,14個簡化偏旁就意味著一千多個簡化字是這麼來的。二是合併。例如稻穀的「穀」和山谷的「谷」被合併成「谷」,後面的「後」和王后的「后」被合併成「后」,且不論這合併是否合理,從字形來講,完整保存了其中一個漢字的原貌。三是將民間流傳的簡寫、草書書法裡的簡寫定型之後合法化。前述「簡化偏旁」的依據就來自民間和草書書法。程老漢手上有《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影印本,該書就已出現大量簡化字,「鳯姐」被簡化為「凤姐」等等。
上述視頻裡有個鏡頭,Jacquet-Lagrèze在街頭拍攝「秀和欄」3個字,「欄」是繁體字,但是「秀和」是繁體字耶?簡化字耶?
英文裡,繁體字被譯作「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而簡化字是被譯作「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traditional」的意思是「傳統的」。對於Jacquet-Lagrèze這樣的初學漢字的外國人來說,既然繁體字是傳統的,那麼想當然簡化字就是非傳統的了。
若把簡化字譯作「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那麼繁體字就應該譯作「complex Chinese character(s)」。「complex」 是 「simplified」(簡化的)的反義詞,用「complex」形容某種漢字,比較單純地表示這種漢字筆劃很多,沒有歧義。
最後程老漢想說,Jacquet-Lagrèze鍾愛漢字,這是個很好很健康的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