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鳳凰衛視年輕的高級記者黃芷淵常針對香港社會問題寫調研文章,今年1月初,她寫了香港的醫療制度,開篇一句話給程老漢留下很深印象:「近日,筆者一個朋友因年邁的外公發高燒在家差點暈倒而到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未料在急症室等了整整九個小時,見完醫生等安排住院又輪候了三個多小時。」

從入院到入住病房,足足12小時。

慘吧?還有更慘的呢!

一個朋友的外公(也是外公!),90多歲,老資格的心臟病人,某天晚飯後心跳快且不規律而到公立醫院急診室求診,等了3小時做了抽血和拍片,診斷為肺炎,需要住院,但醫院說沒病房,老人就在「急診室留觀病床」過了一夜。那地方,醫生、護士、其他「留觀」病人及其護工在病床周圍來來去去,混亂嘈雜,老人一夜沒睡好。第2天,病人的兒孫們一時「協調」不到床位,又在「留觀病床」躺了一夜,上半夜睡不著,下半夜實在太累了勉強睡著。直到第3天中午12點才入住病房。

從入院到入住病房,整整40小時。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內地的一個三線城市。

香港的那位外公等了12小時才入住病房,是因為香港的病房真的很緊張。2019年元旦日,公立醫院內科病床佔用率達109%,而伊利沙伯醫院高達120%——每間醫院都要加病床。

但是,內地那位外公等了40小時入住的那個病房是一間6人病房,卻只住了這位外公和另外一個病人,其它4個病床空著。外公的兒孫們後來繼續「協調」,第4天又換到一間兩人病房,只有外公一個人住著。

是不是令人匪夷所思?

內地那位外公,勝在兒孫滿堂。若換了香港那位外公身處內地那座三線城市,卻沒有那麼多兒孫去「協調」病房,不知道要在「急診室留觀病床」住多少天呢,最後走不走得出這醫院都是個問題。內地外公的兒孫們說,「急診室留觀病床」對90多歲老人來說簡直是地獄,小病都要折騰成大病。

跟內地比起來,香港簡直是天堂。

內地的醫療保險用於公立醫院,而香港的醫療保險用於私立醫院,香港公立醫院不用醫療保險。

有一位英文名Gracy的女士在網上寫文章,講她6、7歲的兒子因輕度肺炎發高燒而入住香港的公立醫院,「結帳時發現只要150元港幣,還以為弄錯,後來才知道,公立醫院兒童住院費用是每日50元,成人是每日100元,我們住了3晚4天,150元費用已經包括了醫生費、治療費、藥費和餐費等所有費用,真的是非常便宜,這樣的醫療制度真的是香港人最大的福祉吧。」

香港真的是天堂。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