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這幾天,「冼玉翎」這個名字突然成為香港網絡熱詞。

6月14日,香港各家媒體都出現了同樣一則來自紅十字會的消息,說64歲的冼玉翎女士尋找失散63年的骨肉親人。

5天之後,19日那天,冼玉翎就跟她的同胞兄姐團聚了。

 

 

63年前,冼玉翎的生身父母因為無力撫養,將8個月大的她送給了沒能生養的冼家夫婦。

冼玉翎7、8歲時,在家裡意外發現了一個女孩的防疫注射記錄卡,那女孩跟她同年同月同日生,姓名卻是「陳美莊」,父母是「陳喜成」及「姚碧若」。聰明的她猜到自己可能就是「陳喜成」及「姚碧若」的親生女兒「陳美莊」,冼家父母可能是養父母。香港媒體報道說,她覺得生娘不及養娘大,所以不敢追問冼家父母,怕她們傷心,也怕他們一生氣就拋棄她。

小小年紀,她竟知道「生娘不及養娘大」這個道理?程老漢猜測,也許她的養父母一直都「不經意」地向她灌輸這種思想,也許這只是她長大成人之後的想法,被媒體移花接木寫到她7、8歲去了。

中國的養父母,領養了孩子之後,通常都會想方設法切斷孩子與其生身父母的聯繫,辦法之一就是遠離那孩子生身父母及其兄弟姐妹。冼家夫婦就是這麼做的,他們搬家,雖然仍然在香港,但沒有給陳家留下任何聯繫線索。

就這樣,同城異地,骨肉分離63年。

大約20年前,冼玉翎40多歲,養母突然問她,知道不知道你是我的養女啊?她不再隱瞞,承認早已知道。但她一直拖到今年1月,才去找紅十字會幫助尋親。這才有了冼玉翎尋親以及骨肉團聚的故事。

冼玉翎說:「感謝生父母生下我,帶我來這個世界,讓我有了不同的豐富人生。亦感謝養父母的養育之恩,相信他們在天國知道,也會安息、開心。」

她的生父母和養父母都已作古。

冼玉翎的尋親線索裡,最重要的是有她生父母的姓名,她的五哥就是因為看到新聞裡自己父母的姓名而知道這是失散63年親妹妹發出的信息。冼玉翎說,她到現在都不明白爲什麽自己那麼幼小就離開了父母怎麼就能記住他們的名字呢?

因為血濃於水。

骨肉團聚之際,冼玉翎的兄姐都說,失散60多年的妹妹長得很像已經去世的母親。古話說「相隨心轉」,人的長相與生長的環境密切相關,這就是老夫老妻常常有夫妻相的原因。而冼玉翎離開生身父母63年,居然不受養父母的影響,頑固地像著自己的生母。這又是爲什麽呢?

還是只能解釋為,血濃於水。

端的是:養育之恩大過天,骨肉親情割不斷。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