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漲聲又起,漲聲又起!不是掌聲,是漲聲,香港樓價漲聲又起,已經連漲6個月。
香港房屋市場,本周有一個歷史性數字引人注目——黃大仙鳳德邨有公屋3房戶以526萬元易手,成交價創全港未補地價公屋新高。
這是過去3個月來,未補地價的二手公屋售價第三度創出紀錄。上兩個紀錄是:黃大仙下邨一套低層、實用面積544方呎的公屋,以456萬元成交;鴨脷洲利東邨一套高層、實用面積490方呎的公屋,以450萬元易手。
饒是如此,還是壓不下公屋交易之熾熱。今年上半年未補價公屋居屋交易達1515宗,是3年來最旺。
公屋貴成這樣,私人樓宇就不消多說了。港府差餉物業估價署的5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96.8點,創歷史新高。
香港房屋爲什麽這樣貴?
答案就4個字:人多、地少。
香港人口變化的總趨勢就是連年增長。
雖然香港本地的生育率連年下降,但香港的人口每年每月每天都有「凈流入」,就是從內地來的、持單程證的、來了就在香港扎根的人口,每天150個配額。這本是爲了解決香港人內地配偶及子女來港團聚的政策,意想不到為香港創造了一個源源不斷的人口輸入來源。
有香港人呼籲不讓這些內地人來香港,因為香港已經很擠了。多年前,還是政務司長的林鄭月娥就說過,不能不讓這些內地人來香港定居,因為這些內地人都是我們香港人的親人。
以上講的是人多。
地少就不言自明了,但香港的地少不是天定而是人為。
內陸城市,老祖宗留下來多少土地現在還是多少土地,一寸都不會增加。這叫「天定」。
但是香港不同,香港是海島,四周都是海,加上科技發達,生產力先進,解決土地問題本來可以填海造地「無中生有」。全世界所有的濱海或海島地區,都會填海造地。新加坡就是靠填海,把國土面積從580平方公里變成714平方公里。
奈何香港填海造地遇上了極端環保主義者,他們要保護水中生物,不讓填海,他們說填海會破壞海洋生態,影響水中生物生活。
世界上總有這樣的人,自己有房住,就不管同一個城市沒房住的其他人。就像那些反對香港人內地配偶和子女來港團聚的人,自己全家都在香港,就不管別的香港人骨肉分離。
去年10月,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在未來20年至30年的時間裡,填海建造約1700公頃的多個人工島,供70萬至110萬人居住。
經過這半年來的社會撕裂,程老漢對「明日大嶼願景」的前景感到極度悲觀。
7月4日,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召開會議,會議達成共識,鑑於立法會遭到嚴重破壞,相信立法會大會和財委會10月前都不能開會。
那就慢慢耗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