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去年向中國入口貨加徵25%關稅後,美方官員一直堅稱中國將承擔此代價,即中國企業為吸納部分關稅,需將售價調低達兩成,令美國零售商、生產商及批發貨得以維持貨品價格,穩定利潤,紐約聯儲行的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向華加徵關稅反令美國企業及消費者需承擔每年約四百億美元的關稅。
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的美國入口數據顯示,中國入口貨的價格只下降2%,跌幅與其他受全球貿易放緩影響的國家相若。
研究團隊指中國入口貨價格持續穩定,意味美國公司及消費者需承擔關稅開支。
但增加關稅並非對中國毫無影響。事實上,中國的機械及電子儀器佔美國入口貨的比例,較2017年下跌2%;中國電子產品佔美國入口貨的比例則在同期下降6%,令到歐洲、日本、南韓等國能「漁人得利」。
中國入口貨的美元價格並未大跌,顯示中國出口商並未如部分美方官員所指,利用首輪關稅後人民幣貶值來維持競爭力;相反,中國出口商在美國市場出售的每件貨品所帶來的利潤,均因人民幣貶值而增加。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