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人對『國家』這兩個字的理解,是從貧窮、落後、苦難、屈辱開始的。記得剛懂事不久,我就在被日本侵略的悲慘中向大人們提問,爲什麽我們中國人會這樣被人家欺負?有人給出的答案,我至今記憶猶新:因爲中國人是文盲,愚昧。」89歲高齡的香港超級富豪、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6月29日,在北京大學演講時一度泣不成聲。

在隨後的記者會上,他向記者解釋,「在我小時候,中國貧窮、落後、被日本侵略,讓我感到非常悲憤。現在想起這些舊事也非常激動。你們年輕人應該感恩中國從貧窮中走出來,這些舊事情終於結束了。」

呂志和生於廣東江門市,4歲爲躲避戰火移居香港,13歲在戰亂中告別校園,但卻始終牢記「愚昧就要被欺負」這句話。呂志和在26歲成立嘉華集團,如今附屬公司超過200多間,全球員工近3萬人。此後,他熱心教育事業,捐助國內外多家高等院校。

呂志和2017年11月向北京大學捐資1.2億元,成立「呂志和生命科學學院基金」,助北大建設生命科學科研大樓。6月29日,新樓舉行揭幕儀式,並被命名爲「呂志和樓」。學校經研究決定,聘請呂志和擔任北京大學名譽校董。


「北京大學是我們中國人的大學,也是全世界的大學。成爲這無上光榮中的一份子,是對我89載人生的肯定,更是對我這個『八十後』莫大的鼓勵。」呂志和表示,「(呂志和樓)是我對北大的一份心意,也是我對國家和同胞,對世界的一份心意。」

除支持科技創新發展,呂志和在2015年設立「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以表彰對推動世界聞名發展做出貢獻的個人或團體,每個獎項獎金高達2,000萬港元,幾乎是諾貝爾獎獎金的三倍。

談到呂獎與諾獎的關係,呂志和指,諾貝爾獎主要關注科技和醫學,而呂獎希望弘揚正能量,表彰爲世人福祉作出卓越貢獻的個人或團體,獎項所涉獵的範疇甚廣。
「我們特別設立三個獎項:可持續發展獎、促進人類福祉獎及正能量獎,以可持續發展獎爲例,我們希望鼓勵科技發展,改善環境,提高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爲後世子孫造福。」呂志和說。

呂獎獎項推薦委員會成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當天的活動上對呂獎給予高度評價。「呂獎的設立旨在彌合物質與科技飛速發展對精神、道德的衝擊,進而改善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讓世人在追求和實現目標的同時,珍惜並享受世界的美好,促進社會和諧共榮,爲他人、爲子孫後代延續美好生活的基礎與環境。」

據介紹,兩年多來,已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等六位個人或團體獲得呂獎。值得一提的是,謝振華將全數獎金捐贈給了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過去40年,內地的不斷開放給香港帶來了發展機遇。站在新的起點上,香港企業屆如何看待呼之欲出的粵港澳灣區規劃?

「大家對灣區的認識逐漸深入,它覆蓋9個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我認爲,它們未來的發展勢頭會很好。」呂志和說道。

呂志和向本網記者指,高速公路等運輸體系建設方面近年卓有成就,已爲大灣區打通一個完整的交通網絡。此外,大灣區地理、氣候條件優越,區域內貿易、製造業等都在中國處於領先地位,並能與京津、滬甯杭等地區形成相輔相成的發展關係,因此具突出發展優勢。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