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報道,香港回歸以來,兩地融合日益加深,大量港企北拓,港人北上日漸頻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即將出台,港人期待在內地投資、就業和居住時,在各項保障、身份認同、便民出行、養老政策等方面獲得進一步改善,全面享受內地居民待遇,有利在大灣區就業、創業和生活。
據內地幾個主要城市的香港人商會透露,大概有30萬港人長期在內地工作。深圳作爲緊鄰香港的珠三角一線城市,吸引超過20萬港人前往投資、就業和居住。
報道指深圳銀行業、高科技界活躍著很多香港高管。自2017年以來,在深圳工作的港人只要就業單位爲其申辦「台港澳人員就業證」,他們就可參加深圳社保,並享相應的退休、養老和醫療等待遇,港籍人員達到退休年齡時,只要滿足繳費年限,並確定待遇領取地在深圳,可於深圳申請辦理退休手續。而深圳的港籍學童,只要符合條件,即可通過在園在校方式參加深圳少兒醫保。
在完善港人內地就業保障方面,深圳為首批開放港澳居民繳存住房公積金的內地城市之一,截至目前,已有1,355位港澳台同胞開設住房公積金賬戶並繳存公積金。對於已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港澳同胞,與內地繳存職工同等享有提取個人住房公積金、申請個人住房貸款等權利。在內地跨城市就業的,可辦理異地轉接手續。
除就業、居住外,港人在內地出行也越來越便捷。近幾年來,港人在深圳只需刷回鄉證,便可快速購買到達全國各大城市的高鐵票。廣深沿線高鐵站的自動售票機已可使用新版回鄉證購票和取票。
港人陳小姐表示,內地移動支付發展迅速,基本上「掃一掃」已可坐地鐵、買戲票和看病。因應各種監管要求等,內地大部分電子錢包均要求實名認證及綁定內地銀行戶口。多家內地銀行要求港人開設賬戶,也需提供內地地址證明和內地手機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