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中學文憑試周三(22日)放榜,疫情下大部分學校應政府要求,改為網上放榜,考生毋須回校領取成績單。考評局秘書長蘇國生表示,考評局早前已將電子版成績單給予學校,周三(22日)早上再向學校發密碼,以便開啟檔案將成績單發予學生。他指周三早上大約7時許已完成程序,運作暢順。
今年有4男3女考生考獲7科甲類科目5*成績,成為狀元。他們分別來自聖保羅男女中學、拔萃女書院、華仁書院、皇仁書院及喇沙書院。其中兩名分別來自聖保羅男女中學及拔萃女書院的考生,在數學延伸部分亦考獲5*,成為超級狀元。
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社交專頁表示,下學年各院校共提供約52600個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專上課程學額,足以滿足約44600名日校考生的升學需要。
2.香港周三(22日)新增超過100宗初步確診及確診個案,包括北區醫院物理治療門診的一名病人,該病人上星期到過北區醫院物理治療部覆診,北區醫院物理治療部周三(22日)早一度暫停服務進行清洗。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修定《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599I條,擴大強制戴口罩範圍至指定公眾地方,首階段會涉及所有室內公眾地方、公共交通總站及轉乘處,周四(23日)起生效,為期14天。 另外,禁止群組聚集規例的有效期則延長至12月31日。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表示,疫情近日急劇變化,7月8日至周二(21日)的新增個案中,有84%是本地個案,社區大規模爆發風險高,近日的個案涉及不戴口罩的活動,希望各項防控措施可以將感染及個案維持在公共衛生及醫療系統可負荷水平內,她強調未來兩周是關鍵時期。如果個案再上升,不排除採取更嚴厲措施,呼籲市民不能鬆懈,戴口罩、保持手部衛生及社交距離,避免不必要外出及聚會。
3.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現時疫情嚴峻,政府應即時收緊防疫措施,不應再以「擠牙膏」方式處理,包括全日禁止堂食,規管戶外強制戴口罩等 。
至於強制市民在公共場所戴口罩,他認為部分人士應可獲得豁免,例如有讀唇需要人士、兩歲以下小童和進行劇烈運動的人士,但必須有罰則,才能有效。
他表示增加檢測量受制於有限的設施和空間 。他認為當局應針對有病徵的密切接觸者做檢測,不應盲目浪費資源,呼籲市民做好個人衞生防疫,否則措施再「加辣」亦無用。
香港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若能加強病毒檢測及病例隔離措施,可大幅縮短新冠肺炎病人發病的間隔時間,可以將傳播鏈中某兩個連續病例首發症狀出現時間大大減少,如由過往的7.8天大幅減至2.6天,協助控制病毒傳播。
4.內地新增14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9宗是新疆的本土病例。
全球累積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個案增至超過1480萬,當中61萬多人死亡。
5.美國周二(21日)錄得1029宗新增新冠肺炎死亡個案,全國確診突破400萬大關,約14.5萬人病死。
美國超過一半州份,被列入紐約州、新澤西州及康涅狄格州的隔離名單,任何人從名單上的州份,入境這3個州之後,必須自我隔離14日,防止病毒傳播。
美國總統特朗普恢復主持疫情簡報會,呼籲民眾在無法與其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時,戴上口罩。但他在簡報會上無戴口罩,他說會隨身攜帶口罩,亦樂意使用。
6.非洲國家贊比亞總統倫古在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時表示,疫情導致贊比亞收入下降,要求中國減免債務,以確保贊比亞有足夠資源應付疫情及刺激經濟。
7.諾貝爾基金會主席海肯斯登發表聲明,指本年度諾貝爾獎晚宴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取消,為自1956年來首次,而得獎人及他們的成果將以不同的方式受到表揚。
8.在英國訪問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外相藍韜文會面後一同舉行記者會。蓬佩奧形容會談非常具建設性,歡迎英國決定禁止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參與當地5G網絡建設,認為是一個好的決定,又說期望屬於美國人的私人數據,不會落入中國手中,強調會保障美國的國家安全。
藍韜文就說英國很清晰,需要與美國及其他盟友,在國際舞台上合作,捍衛價值觀、自由及利益。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談到美國打壓華為時,批評美方一些政客心態不健康,建議對方摘下對中國的有色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