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快速注入資金,美國華爾街日報指,隨着貿易緊張局勢升溫,內地政府越來越擔心增長放緩問題。

國務院本周除鼓勵地方政府加快在債券市場融資,央行也向商業銀行投放超過人民幣5,000億元(約合740億美元)流動性,促使後者發放貸款,為2014年啟動同類注資以來規模最大。

加快注資措施目的在於刺激八年來增長逐步放緩的經濟,過去兩年,中央政府努力控制金融系統槓桿規模,導致企業更難獲取貸款和實現增長。有觀察人士說,人們開始擔心去槓桿力道過猛。

西方經濟學家敦促中國堅持到底,甚至加大力度控制宏觀經濟中的債務,但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稱,某些類型的非銀行貸款已呈現萎縮,中國政府需要微調政策,他認為,金融系統收縮將不可避免地對經濟造成壓力。

分析人士稱,內地政府還擔心與美國不斷升級的貿易衝突,包括美國即將對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進口關稅,目前美國針對34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已經生效。中國央行經濟學家馬駿預計,如果美國向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將導致中國經濟增幅下降0.2個百分點。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劉偉在周四的吹風會上表示,近期的財政政策只是微調,澄清並非宏觀經濟領域發生重大波動。劉偉還說,如果貿易戰影響經濟,有關部門會合理應對,比如穩定就業。

經濟學家表示﹐過度放鬆貨幣政策可能導致資金流失控,中國政府正依靠財政措施避免貨幣泛濫。國務院這份通知的一個關鍵部分是鼓勵地方政府迅速增加對道路和其他基礎設施的支出。

德意志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財政政策便於他們更好控制資金流向。

然而放鬆財政也可能加劇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控制的金融風險。地方政府可能會繼續大肆支出,不顧中央此前發出的收緊金融政策和控制債務水平的信號。

在強調財政措施前﹐中國央行曾批評財政部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做得不夠。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本月在國內媒體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稱財政政策不夠“積極”﹐引發財政部一位高級官員為財政部的決策辯護。

中國西南部貴州省的地方投資平台黔東南州凱宏資產運營有限責任公司本月未能按時償還兩筆非銀行貸款,突顯地方政府財政艱難。內地媒體報道,貸款總價值超過人民幣1億元,已用於黃平縣棚戶區改造項目。

國務院的通知還包括給投資研發的企業減稅,並要求銀行增加小企業貸款。

分析人士表示,預計將有更多財政措施出台,比如消費退稅和加快地方建築項目審批等。

地方官員往往善於察覺政策風向,他們甚至在本周國務院通知發出前就已經開始進行額外融資。6月份新發行的市政債券規模飆升至人民幣5,340億元,今年早些時候的月平均水平為人民幣1,760億元。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