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將研究推出科研、創業等類型的簽注,試行港澳商務簽注「零門檻」。廣東省政府向外公佈有關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案的回覆,表示將按照國家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放寬出入境簽注政策的實施進度,研究推出科研、創業等簽注類型,在大灣區率先實行申請港澳商務簽注「零門檻」,延長許可停留時限,實現內地科研人員「一簽多行」多次往返港澳通行證政策落地。不過廣東省的回覆函,仍未提及個稅繳納這個港澳居民關切的議題。
廣東省政府向外公佈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7242號建議案的回覆,建議案由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代表提出。
粵續助港澳人才內地創業
回覆指,廣東將努力推動科技創新人員往來暢通,降低港澳科技人員在內地創新創業成本。廣東將按照國家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放寬出入境簽注政策的實施進度,探索推出科研、創業等簽注類型,在大灣區率先實行申請港澳商務簽注「零門檻」,延長許可停留時限,實現內地科研人員「一簽多行」多次往返港澳通行證政策落地。
同時,廣東將積極推廣深圳港大醫院允許港澳居民在灣區使用港澳政府發放的醫療券直接支付醫療費用的經驗,完善港澳高端和緊缺人才在灣區內跨境就醫政策。
霍震寰在7242號建議案《關於科創領航,集群發力,粵港澳共建產業大灣區的建議》提出,以全域觀組織大灣區科創建設,以廣深港為灣區的三大核心引擎,建設「廣深港科技走廊」。
他建議設立「示範區」,先行先試灣區跨境合作,破除行政壁壘與體制障礙,試行粵港澳跨境合作;促進灣區科創專才自由流動;對區內科研企業實行最高層次的便商政策;推動南沙、前海、橫琴等雙創平台建設。
廣東省政府回覆,廣東省委省政府已印發《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明確珠江西岸各地以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為重點,加強與廣州、深圳、香港等城市創新要素的對接,推動創新成果直接在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轉化生產,助力廣深港科技走廊建設。
同時,廣東正組織珠西先進裝備製造業專利項目創意對接,發佈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標準體系規劃與線路圖,激發企業創新主體活力,支持企業提升創新能力。
目前,珠西裝備製造業共培育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908家,建設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技術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各類平台640個,設立企業博士後工作站52個,主導或參與制定修訂國際、國家、地方、行業標準共167個。
回覆還表示,深圳正在聯合香港將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深方科創園區(包括河套C片區和福田保稅區)約4平方公里,打造成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目前,該合作區已作為一個創新節點,被納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
廣東省部分城市放寬港澳人住屋及教育待遇
其餘措施,包括推廣深圳港大醫院允許港澳居民在灣區使用港澳醫保直接支付醫療費用的經驗,廣東省政府的回函還考慮到港澳人員的生活,在住房政策與教育政策均有安排。香港、澳門的樓價高企,遠遠高於珠三角城市。對此,廣東省政府答覆稱,廣東省部分城市對港澳居民的要求,比內地其它城市的非戶籍居民還要寬鬆。其中,珠海市更明確指,經認定的創新創業港澳人才,與珠海市民同等待遇。
另外,廣東省將配置青年人才公寓,解決港澳青年居住問題。至於教育方面,廣東省政府的回覆函提及港澳籍學童入學視同當地戶籍學生、高校招收港澳考生比照內地、推動港澳大學生在廣東實習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