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今日香港,房價瘋漲,已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城中居民,不論貧富,都嗟訝不已。

香港住宅爲什麽如此之貴?因為房屋供求嚴重不平衡。2017年10月,香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說,根據港府規劃藍圖,到2030年香港將有100萬個房屋需求,而港府土地供應中長期只能提供60萬個。

爲什麽房屋供應缺口如此之大?因為缺土地。黃偉綸說,至少還少1200公頃土地。

到哪兒去找這1,200公頃土地呢?

土地,能不能夠像蛋糕一樣,「做大一些」來滿足需求呢?

答案是可以,方法之一就是填海。

由香港前特首董建華牽頭的「團結香港基金」本周發表報告稱,只有大規模填海造地,才能為香港打造一個新願景,並建議在香港島和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大規模填海2,200公頃,打造一個可以容納70至110萬人口的新城市,以解決香港的土地問題和未來發展需要。

填海造地在香港不是新鮮事,1841年英軍佔領香港,翌年就把興建皇后大道等產生的大量砂石填到維多利亞港,擴大了維多利亞城的面積,成為香港第一幅填海土地。截至2013年3月,香港填海造地的面積超過67平方公里,佔香港土地總面積約7%,容納了27%的香港人口及70%的商業活動。

但是隨著環保主義在香港燎原,填海造地遭到了越來越強有力的反對。

環保主義者主要訴求就是:填海破壞海洋生態,影響水中生物生活。

上百萬香港人在環境惡劣的劏房裡熬日子,他們難道還不如海裡的生物嗎?

最近有一篇奇文《北極圈高溫32度,冰川消融北極熊滅絕》,把「北極圈內陸地氣溫偏高」等同於「北極變熱」,混淆視聽,害無數不明真相的善良人士為北極熊無端哭喪,令人啼笑皆非。

人類不過是地球的過客之一,跟恐龍一樣遲早也是要滅絕的。地球自有地球的生命規律,不受人類影響。撒哈拉綠洲變成撒哈拉沙漠是250萬年前的事,那時都還沒有人類呢!如果北極熊要滅絕,一樣也跟人類毫無關係,那就任由它們滅絕吧,人類愛莫能助。

世界上濱海或海島地區,都會填海造地。新加坡就是靠填海,把國土面積從580平方公里變成714平方公里,並且,新加坡還在繼續填海中。

香港要解決住房問題,大規模填海勢在必行。有海堪填直須填,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