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塔成功上市後,營收結構單一的問題依舊是投資者和業內人士關注的重點問題。如今,三大運營商「承包」中國鐵塔九成以上的業務,如何進行多元化的增長是中國鐵塔接下來面臨的長期課題。

港股的上市潮還在繼續。

8月8日,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0788.HK,下稱「中國鐵塔」)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市值約為2173億港元。據招股書,中國鐵塔將發行價區間定在1.26港元至1.58港元,最終「保守」地選擇1.26港元作為發售價。而當日股價收市1.26港元,守住發行價。

中國鐵塔的H股股份共計發行431.15億股,佔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25.0%,募集資金約543億港元,截至目前,中國鐵塔不僅是今年港股IPO中「募資王」,也是今年以來全球最大的IPO。

自2015年成立後,中國鐵塔的營收逐步增長。從最新的業績來看,2018年上半年,中國鐵塔營業收入35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營業利潤47.6億元,同比增長15.9%;EBITDA為209.1億元,EBITDA率由2017年的58.8 %升至59.2%。

但是,中國鐵塔成功上市後,營收結構單一的問題依舊是投資者和業內人士關注的重點問題。如今,三大運營商「承包」了中國鐵塔九成以上的業務,如何進行多元化的增長是中國鐵塔接下來面臨的長期課題。

對此,中國鐵塔董事長佟吉祿說道:「我們這幾年新建了51萬座新的站址,增加了100多萬租戶。除了塔類業務外,我們還有室分業務,包括建成了超13000公里的高鐵公網覆蓋,超1900公里的地鐵公網覆蓋,超過10億平米的室內分佈系統。同時,我們基於190萬座鐵塔拓展跨行業應用,現在已經發展了16個行業,跨行業租戶數從2017年的1.9萬已經增加到了5.7萬戶。」

推進改革
鐵塔公司上市的大背景是國企改革,而三大運營商中,聯通是第一家央企層面混改試點企業。因此可以聯想到鐵塔公司也是國企改革進程中的一個標杆。

建立鐵塔公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基礎設施的利用率。隨著中國通訊行業逐步進入存量市場,中國的手機用戶達到頂峰,原先大規模的鐵搭建設浪潮進入了更加精細化運營的階段。從提高設備的使用率來說,鐵塔公司可以被時髦地稱作是共享經濟的生意,一個鐵塔讓多家運營商使用,從行業角度來說,鐵塔公司也是社會化分工的產物。

截至2018年6月底,中國鐵塔運營的站址規模約190萬,總租戶數約278萬戶,是全球最大通訊鐵塔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 3年基站建設量相當於過去30多年來行業建設的總量,新建鐵塔共享水平從14.3%提升至70.4%,三年來相當於少建鐵塔60.3萬座。

而從目前階段的行業屬性來說,鐵塔公司只有三個客戶,即三大運營商,移動,電信和聯通,是純粹的面向大型B端公司的企業。這三間客戶又全都是鐵塔公司的大股東,招股書顯示,移動佔股38%,電信28%,聯通27.9%,加起來將近95%。這是比較罕見的現象,即一間公司全部客戶佔這間公司幾乎全部股份,也使得運營商和中國鐵塔這一體系內部存在競合關係。

有運營商員工表示,國內通訊企業面臨業績壓力,運營商會覺得中國鐵塔的租金高。儘管中國鐵塔租金低於不少國際同行,但雙方在議價上也有博弈。不過,今年運營商和中國鐵塔簽訂商務定價補充協議,來降低鐵塔使用費用。

對於租費,佟吉祿則告訴記者:「我們的商務定價是基於成本基礎上的市場化定價。沒有三家運營商,就沒有中國鐵塔。大股東和小股東在利益上對公司的要求是一致的,未來我們會不斷增強公司競爭能力,使價格更具備優勢。」

對比其他國家來看,以美國為例,美國一共有20多萬座基站,美國通訊巨頭AT&T自己擁有6萬座,排名第一的鐵塔公司冠城(Crown Castle)擁有4萬多座,第二名的American Tower(美國鐵塔)也接近4萬座,其他還有大大小小的類似鐵塔業務的公司幾十家。換言之,在美國,鐵塔公司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在後續的開發建設中,不僅考慮運營商的共享,如何能夠讓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這個行業,也是提升鐵塔運營能力的關鍵。

收入結構考驗
另一方面,中國鐵塔上市後,其商業模式將經受考驗。

「我們決定投資也是經過再三思考。」有中國鐵塔投資者表示,「中國鐵塔成立時間短,相對來說現在的業務比較基礎、簡單,盈利能力不夠強,主要靠資產推動性的收益。不過,他們通過多元化地開發業務、充分利用網絡設施,未來有可能在業績上進行突破。」

從中國鐵塔的業務線來看,主要分為塔類業務、室分業務和跨行業站址應用於信息業務。其中,塔類業務又細分成宏站業務(幫助運營商實現移動通訊網絡的覆蓋)和微站業務(幫助運營商實現移動通訊網絡在城市中人口與建築物密集區域的覆蓋)。目前宏站業務是中國鐵塔主要的收入來源,2017年該業務佔總營收97.3%。

面對單一業務結構,中國鐵塔為自己規劃新藍海,包括通訊塔轉向社會塔,在2018年4月,中國鐵塔分別與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總部層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其三,通過跨行業合作打開發展空間。

據了解,中國鐵塔已成立專業化的業務拓展部門。在佟吉祿看來,中國鐵塔已經初步形成業務多點發展的格局。佟吉祿在中國鐵塔上市發布會上曾詳細介紹過:「中國鐵塔已經為環境監控、海事監控、地震監測等16個行業提供服務。」

8月8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資產財務部副部長王惠芳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國內,我們和鐵塔可在高端裝備製造方面加深合作,包括智能製造。在國外,因為我們的主要業務板塊是做國際工程承包,鐵塔將來開發海外市場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有很好的合作。」

而對比國際情況,國外鐵塔和基站的建設運營方式並非單一,主要包括幾種模式,一、運營商自建鐵搭和基站,這和中國之前的情況類似,即基站是運營商自己建設自己使用;二、運營商租用鐵塔,在上面根據自己業務需要架設基站,即目前中國鐵塔的運營方式;三、多家運營商共享包括鐵塔基站等在內的基礎設施。有通訊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方式在鐵塔、基站、網絡、業務等方面都有深入合作,未來可能出現在深入混改之後的運營商中,比如聯通大王卡能夠和移動、電信等的業務在賬號等層面打通,才可能出現真正的相互資源利用。

鐵塔公司在美國資本市場的表現總體不錯,比如Crown Castle 一間公司就已經達到460億美金的市值。當然美國的鐵塔公司雖然也冠以鐵塔的標籤,但其業務不止是建設鐵塔,其更像現在中國鐵塔公司正在拓展的「社會鐵塔」,業務提供包括屋頂,分散式天線,小型基地等,能夠靈活提供分租協議。接下來由於5G時代的技術特點,基站需要的體積更小,密度更大,中國鐵塔提前佈局適應新業務要求的基礎設施就極為關鍵,上市融資的資金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應對5G時代的基礎投入需要。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新聞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