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團隊利用研發的模型,按數據預測Omicron變種病毒在本地擴散情況,指香港未來七天平均發病風險上升。團隊預計高風險地區將會增加,由現時的九龍塘、北角、銅鑼灣、跑馬地、大埔及屯門六個地區,增至包括沙田、九龍灣、觀塘、荃灣及元朗等11個地區。

 

理工大學花十年研發的擴展加權核密度模型,可根據Omicron個案居住、到訪地點、人口流動、疫苗接種比率等數據,協助預測新冠肺炎在不同空間位置的發病風險,曾用作分析Omicron在南非傳播情況。研究發現香港Omicron發病高風險地區不斷擴大,由是日最高危的九龍塘、北角、銅鑼灣、跑馬地、大埔及屯門六個地區,未來一周將增至包括沙田、九龍灣、觀塘、荃灣及元朗等11個地區。

理大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史文中表示,比較模型預測結果及真實出現個案的數據,指模型的預測準確率逾八成。

團隊建議,政府於未來一周要將疫苗及檢測資源投放於較高風險區域,包括建議重開聖保祿醫院、天暉路體育館及友愛體育館的疫苗接種站,並籲市民暫時減少在有關高風險地區的非必要出行。

理大團隊建議,政府於未來一周要將疫苗及檢測資源投放於較高風險區域,包括建議重開天暉路體育館的疫苗接種站。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