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疫情持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公佈,周五(15日)起居家隔離確診者必須佩戴電子手環,以追蹤有否離開住所,並正籌劃仿效內地的健康碼,「安心出行」程式轉實名制,確診者屆時會轉紅碼,以防止他們進入高危地方;同時也會推出黃碼制度,在日後推出外地返港居民可在家檢疫時,用來限制他們進入醫院、院舍等特定場所,保障其他市民,暫未知何時推出。他透露,現時無考慮封城。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新增個案一直徘徊於約3000宗的高位,醫管局承受很大壓力,在醫院內留醫人數由300多人升到昨日的957人,每日最多150人入院,總住院人數好快會過千,醫管局最壞打算2周加1倍,7月下旬可能每天到300個,接近急症牀位的約一成;據局方預測,9月時最多會去到1437人,是現時的10倍。
政府公佈7月15日開始,居家隔離要戴電子手環,確保相關人士不會離開家屋,盧寵茂強調對疫情不會躺平,會針對確診人士做好隔離措施,要做到更精準居家隔離,同時要人性化。
就紅碼黃碼何時推出的問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政府對確診人士有一定機制,一旦確診就有隔離令,會評估居家狀況是否容許居家隔離,更精準識別,可更人性化檢疫,時間希望愈快愈好,盡快推行,會同相應部門溝通。問及之前有多少人在隔離時偷走,他表示,並沒有相關數據可以提供。
對於紅碼黃碼會否影響坐交通公具,盧寵茂表示,紅碼人士理論上是不可以自由走動,黃碼人士應該不會限制坐車,稍後推行時會再解釋清楚。
「紅黃碼」小百科
什麼人會「紅碼」?有什麼限制?確診者會紅碼,不可進入特定或高危人群場所包括醫院、院舍等
什麼人會「黃碼」?有什麼限制?家居監測中的入境者會黃碼,不可進入高危場所,不可參與除口罩的高風險活動
簡單而言,紅碼是作用識別感染人士,令他們無法進入特定場所,確保適合家居隔離的人士不能進出高危人群場所。黃碼暫時就用作識別境外入境人士,由於仍有一定風險,所以就用黃碼限制相關人士進入高風險人群聚集地方。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現時並無任何封城考慮,採用紅黃碼是想確保相關人士遵守規則,不認為今屆政府更改了政策,變幻是永恒的,不覺與上屆政府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