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全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聯合治療藥物安巴韋單抗和羅米司韋單抗日前宣佈正式在內地上市。新藥已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率先使用,一名82歲感染Omicron變異毒株患者獲處方藥物,成為新藥上市後首名臨床使用者。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昨日舉行藥物交接儀式,這是國產新冠抗體藥物商業化上市後向市場供應的首批藥物,共有100人份,需於攝氏兩度至八度環境下儲存。
安巴韋單抗和羅米司韋單抗是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與清華大學和騰盛博藥合作,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康復期患者中獲得的非競爭性新型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病毒2(SARS-CoV-2)單克隆中和抗體,於去年12月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上市批准,今年7月7日在中國商業化上市,是中國首個獲批的自主研發的新冠抗體藥物。
今年三月,該聯合療法獲國家衞健委批准納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用於治療輕型和普通型且伴有進展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風險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新冠患者。據了解,該中和抗體藥物在內地定價在每人份一萬元人民幣以內。目前,澳門相關機構已提出該中和抗體的採購意向,正在辦理相關手續。在香港的上市問題尚在溝通中。
首批安巴韋單抗和羅米司韋單抗運送到深圳市三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為救治危重患者提供多一種手段、路徑和方法。據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介紹,首名使用該藥的82歲病例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慢性心衰等多種基礎疾病,且Omicron病毒載量較高,容易向重症發展。用藥後,這名老人的各項免疫機制得到了有效改善,病毒量急劇下降,用藥效果較為明顯。
深圳市三醫院院長盧洪洲表示,該特效藥對患者的臨床適應範圍相對較廣,連病毒載量較高的輕症患者也適用。盧洪洲表示,下一步會繼續在臨床積累更多四期臨床實驗數據,包括病毒下降的情況,各個器官改善的情況等,數據將用於循證醫學,用臨床數據證明藥物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