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名中國籍男子由非洲畿內亞經香港返回內地期間,被驗出帶有瘧疾,已送到廣華醫院接受治療,其中1人於檢疫期間死亡,驗屍報告顯示帶有瘧原蟲。據悉,他們全部受聘同一公司。

衛生署公佈,衞生防護中心共錄得30宗外地傳入的新增確診個案,涉及30名男病人,年齡介乎25至57歲,他們於七月一日至八月一日期間抵港,當中21人由非洲畿內亞抵港。所有病人抵港後均因應相關入境要求於指定檢疫酒店進行檢疫,其中一名52歲病人於檢疫期間死亡,驗屍報告顯示他帶有瘧原蟲。其餘29人送往公立醫院治理,另外4人及15人分別情況嚴重和穩定(包括4人在深切治療部),10人經治理後已出院。

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仍在進行,並正跟進個案的相關同行人士,對他們進行醫學監察,有病徵的人士會被送往醫院,而沒有出現病徵的人士將獲提供血液測試。

瘧疾是由受感染的雌性按蚊(瘧疾病媒)傳播的疾病,當瘧疾患者被病媒蚊叮咬後,病媒蚊便會帶有瘧原蟲,若再叮咬其他人,便有機會將瘧原蟲傳播。

香港的按蚊包括微小按蚊及傑普爾按蚊。根據食環署的瘧疾病媒監察資料,香港市區近年未有發現該兩種按蚊,除2021年在大欖涌水塘附近發現有傑普爾按蚊的滋生外,過去10年未曾在其他地點發現微小按蚊或傑普爾按蚊。衞生署認為瘧疾出現本地傳播的風險屬非常低。

由於在檢疫酒店發現輸入性瘧疾個案,當局會跟進相關地點的蚊患情況,並按需要加強滅蚊工作。

最近一宗本地感染瘧疾個案在1998年發生,而2020及2021年香港分別曾錄得7宗及4宗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說:「鑑於部分非洲及東南亞地區較常出現瘧疾,市民應保持警覺。如到瘧疾流行地區,外遊期間及返港後14日內,都應使用含避蚊胺的昆蟲驅避劑。」

瘧疾是一種可致命的嚴重疾病。患者通常有發燒、發冷、頭痛、肌肉疼痛和無力、咳嗽、嘔吐、腹瀉及肚痛等症狀。重症瘧疾的病情比較嚴重,如沒有適當治療,可導致死亡。

發言人補充:「現時的藥物可有效治療瘧疾,但及早確診和治療對徹底治癒瘧疾尤為重要。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建議前往瘧疾流行地區的旅客使用預防藥物和採取防蚊措施來預防感染。至於預防瘧疾的疫苗,世衞只建議為瘧疾流行地區的兒童接種,不建議成人接種,而疫苗亦不適用於前往瘧疾流行地區的旅客。因此,不論在本地或外遊期間,時刻注意環境衞生,以及採取防蚊和個人保護措施是預防瘧疾的最有效方法。」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