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婉婷導演執導的香港影片《給十九歲的我》,主要以紀錄片形式,追蹤六名英華學校女生從2011年起的十年成長蛻變,而伴隨著校舍重建、香港的十年變遷,她們成長的道路也各異。然而隨著影片公映,受爭議的風波越演越烈,鬧得滿城風雨。《給十九歲的我》先後被多名受訪者指控,主要圍繞製作團隊及校方的道德操守,包括阿聆(王卓聆)聲稱在不知情下,電影由校內轉為公開放映、未經同意下擅自公開私隱等,連金牌單車運動員李慧詩都質疑自己是在不知情下受訪及被播出。《給十九歲的我》在壓力下,昨(5日)宣布今起暫停公映。另一名被稱為「香港小姐」的主角江冰瀅首度開腔,指製作團隊疑隱暪事實,聲稱「所有人簽了名」,只有她未簽為由,「氹」受訪者簽下第二份同意書。成為眾矢之的的導演張婉婷,今早在電台節目表示,紀錄片項目製作橫跨 10 年,以為跟受訪的女生已經「好 friend」(很要好),但現時仍在公開放映一事持不同立場;她認為在法、理、情三方面,情方面做得不足,「令到女仔咁困擾,呢方面我要道歉」,她並向情緒受困擾的阿聆表示「阿聆妳開心返啲啦,我哋依家唔做㗎喇」。
已移居美國的「香港小姐」江冰瀅越洋透過社交平台表示,一直以為紀錄片面世後好評居多,以及與影片相關的一切都順利,因此認為電影很有意義,即使公開自己部分「黑歷史」亦可接受。不過,江冰瀅認為倘若紀錄片嚴重影響另一主角阿聆,加上阿聆亦早已表明反對公映,製作團隊及校方不應讓《給十九歲的我》公映,形容「唔應該將自己嘅快樂,建立喺人地嘅痛苦身上」,認為片中公開兩名主角阿聆及阿佘的大量私隱,難以控制觀眾評價,同時又難以對觀眾的看法坐視不理。
「我哋識左十年,我以為係好 friend 嘅」
6 名受訪女生是否一致同意讓《給》公開放映,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爭議,被問及有關看法時,導演張婉婷在商台節目《在睛朗的一天出發》表示,要從法、理、情角度評價。「法」方面,她指「唔可以法律砸班女仔」,認為校方有做到這點;對於理及情,張就表示「我諗係情方面做得唔足夠,令女仔咁困擾,呢方面我要道歉」,「一定係我哋做得唔足夠,唔係點解女仔,即係阿聆會咁憂鬱?」
張婉婷並指,對於事件現況感到「少少愕然」,「我哋識左十年,我以為係好 friend 嘅」,她並指 10 年之間,除拍攝《給》外,亦有邀請過她們拍其他短片,「或者佢哋有咩想搵我,想出面接廣告,我都會幫下佢哋睇;佢哋想租地方去搞聯校活動,又會幫佢哋搵免費場地」;她以為多年以來,大家都有著一份聯繫,「但原來顯然應該要再做多啲。」
指自己跟女生對於公開放映或有不同理解
對於公開放映的理解,張婉婷指在受訪女生中五、中六的時候,她曾經有次高興地向女生告知,有公司願意發行電影,當時有女生決定退出拍攝,張尊重對方意願,但她同時理解「留下來嘅,我理解佢哋係接受左發行呢件事。」張婉婷指按照她在電影業界的理解,公開放映就代表會在戲院播映,但學生的理解或許又有不同。
張婉婷說,2021 年 12 月的英華女校的校內籌款首映後,阿聆觀片後就表達了不想公開放映的意願,指她跟團隊、校方往後「有成 8 個月喺度研討點處理」,最後指她接受包場、參與電影節,但仍對公映持保留態度,「總之佢係唔想咁多觀眾;但我就唔係好理解,因為包場其實都有好多觀眾嘅,電影節都有買飛。」
張婉婷並且說,今次《給》是她電影生涯以來,公映前包場時間最長的電影,「而喺包場入面,所有反應都好好嘛,完全冇一個覺得班女仔有咩唔妥,而係覺得佢哋好可愛呀,好勇敢呀,好欣賞佢哋將自己故仔同大家分享,我哋覺得咁即係好正面啦,覺得可以再進一步公映」,她並且重提 10 多年前拍攝活動正式開始前的同意書「其實就包埋公映」。

「我希望 10 年之間相識咗嘅情,希望佢仲記得」
張透露,早前阿聆的父親曾向她表達,「覺得(阿聆)佢都平伏咗喇」,而父親跟兒子,即阿聆胞弟,亦有出席今年 1 月底的「感恩大會」,當時她認為「可能(阿聆)佢已經解開咗心結喇」,但直至長文發表後,才得悉原來她仍然有很多想法。
「真係唔好意思 阿聆妳開心返啲啦」
被問到《給》的公映計劃去向,張表示要再跟發行商研究,同時指自己以「洪荒之力」為《給》剪輯長達3 年之久;被問到如果阿聆仍不願意把自己的部分公映,而《給》亦未必會重新剪接的話,是否意味公映無期,張婉婷表示同意。被問到有甚麼說話想跟阿聆表達,張表示「我想表達嘅係,我對於佢受到的困擾,我非常之唔好意思,我對佢唔住。我希望 10 年之間相識咗嘅情,希望佢仲記得,但我對於佢的困擾,真係唔好意思;阿聆妳開心返啲啦,我哋依家唔做㗎喇,妳知唔知道呀?」

稱為阿佘拍攝廣告是「自然發生」
節目亦有談及《給》的其他爭議。其中一幕提到,受訪女生阿佘課外會參與商業廣告拍攝,並從中賺取收入,但後來揭發廣告亦由張婉婷執導,引起張為《給》「擺拍」的嫌疑。張婉婷回應指,「嗰個係自然發生嘅」,涉及她為某大品牌執導廣告,「啱啱好我就覺得阿 Britney,即係阿佘佢能歌善舞吖嘛,當時就需要一啲咁樣嘅特約演員。咁佢樣又靚啦,又可以畀啲錢佢賺啦,佢又可以帶啲 whoever 佢鍾意帶嘅人嚟啦。咁佢當日係帶咗佢男朋友,同埋一位滑板仔,可能係佢啲跟班咁啦。」她指廣告拍了兩天,亦為阿佘帶來一些收入,「總之事情唔係做出嚟,係真嘅。」
單車場拍紀錄片 稱「名譽董事」知悉情況
至於「牛下女車神」李慧詩不滿 2016 年參與單車錦標賽時,在場地內接受張婉婷訪問片段原來被用作紀錄片之用,卻一直未被知會,張婉婷就表示理解現時李慧詩感到錯愕,希望能夠聯絡她並且致歉。張婉婷說,當時受訪女生馬燕茹都有參與青少年組賽事,希望拍攝到她比賽的情況。她指進入場地拍攝和訪問並不容易,但團隊都找到一名「名譽董事」,他以領隊身份安排到合適時間,讓他們可以入到場內拍攝,以及找到李慧詩接受訪問。張婉婷強調,有向上述「名譽董事」表達她們是為了拍攝「學校紀錄片」的片段而前來。
《給十九歲的我》獲第29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獎,是為第三度有紀錄片獲頒此獎。電影剛上映便錄得830萬票房,惟公映四天即告停播,成為香港史上首部非因疫情而腰斬播放的本地製作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