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內地新冠感染情況仍處於零星和局部散發狀態,如果從疫情本身特點來看,可以說疫情基本結束,但不能說完全結束。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梁萬年表示,大流行這個概念是反映一個疾病流行強度的指標,從公共衛生角度看,一個疾病疫情的流行強度可以分成四個類別,一類是散發,也就是說這個疾病、這個疫情在人群當中處於散發的狀態,也就是常態化的狀態健康。第二個是暴發,在局部的地區或者是單位,或者在某些特定的人群,短時間內出現大量的病例,我們叫暴發。還有一個強度指標是流行,也就是這個疫情的播散範圍很廣泛,實現了跨市、跨省的播散。最強的強度是大流行,出現了跨國、跨洲的傳播。
2020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這種疫情態勢的是大流行。同時,2021年1月底宣布這種疾病的疫情已經構成了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迄今仍然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大流行的狀態還存在,疾病的危害也是依然存在着。但是我們國家可以說整個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我們取得了重大的決定性勝利,也是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成功走出大流行,創造了一個典範。
梁萬年指,實際上對內地來說,它就是意味着我們已經經受住了這一輪疫情的衝擊和考驗,建立了比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如果從疫情本身的特點來看,可以說這個疫情已經基本結束,但不能說它是完全的結束。現在的感染在我們國家來看,還是處在零星的、局部性的散發狀態。
國家衛健委發言人米鋒表示,近期各地疫情呈現局部零星散發狀態,防控形勢總體向好,平穩進入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他說,三年多以來,衛健委始終堅持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功避免致病力較強、致死率較高的病毒株廣泛流行,有效保護人民生命和健康,經過各族人民同心抗疫,中國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
米鋒又指,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不斷變異,要圍繞保健康、防重症,壓實四方責任,盯緊關鍵環節,繼續完善乙類乙管各項措施,進一步提升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