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陳植

4月16日,香港金管局再買入35.87億港元干預匯市,但國際對沖基金並沒有停止沽空港元的步伐。

截至16日20時,美元兌港元匯率徘徊在7.8499附近,離弱方兌換保證價格7.85僅一步之遙。盤中多個交易時段港元匯率一度跌破7.85,短暫觸及日內高點7.8504。
「16日當天1個月期美元LIBOR(倫敦銀行同業拆息)與同期港元HIBOR(銀行同業拆息)的利差,維持在近期高點104個基點附近,因此對沖基金敢於無視壓力,繼續沽空港元。」一間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

他指出,對沖基金此舉目的,並非為持續沽空港元獲利,而是將港元匯率維持在7.85附近,等待期權到期獲取更高的對賭回報。

去年底,美聯儲加息令美元和港元利差擴大,外匯市場圍繞港元匯率波動的對賭交易默默升溫。對沖基金通過投行發行多款掛鈎港元匯率下跌的期權衍生品,若港元匯率在3個月後跌至7.8450-7.8500區間,對沖基金有權利按照數倍槓桿投資額,高價出售美元資金獲取超額回報,反之對沖基金則向交易對手支付不菲的費用,作為風險補償。

「如今眼看這些期權即將到期,對沖基金不願看到由於香港金管局干預匯市導致港元大幅反彈,令早前的對賭交易由盈轉虧。」上述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直言。

BK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Kathy Lien表示,對沖基金持續沽空港元,還在於他們判斷香港金管局未必會大幅收緊港元流動性,並推高港元拆借利率,因為此舉可能導致香港樓市市況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港元一再跌至弱方兌換保證價格7.85,金融市場上關於「香港聯繫匯率制度可能過時」的觀點開始流行。

Kathy Lien認為,「目前香港金管局讓港元脫鈎美元的機率不高。香港區擁有逾4,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完全有能力應對資本流出、套利交易潮等壓力。」

對沖基金沽空港元的底氣

截至16日收盤時,香港金管局在過去4個交易日累計買入132.51億港元。但對沖基金判斷,這不足以推動港元HIBOR利率走高與美元-港元利差收窄,進而帶動港元反彈。因為目前香港銀行間市場港元資金結餘高達約1,700億港元,足以令港元HIBOR利率維持在低位。

有美國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分析,一方面當前香港私人部門信貸佔GDP比重超過45%(尤其是房地產信貸業務規模較高),一旦收攏港元流動性,導致拆借利率走高,勢必加大還款負擔,可能引發樓市下跌與房貸壞賬風險;另一方面美聯儲鷹派加息縮表,將加劇香港地區資本流出壓力,因此香港金管局需預留相對充裕的銀行間港元結餘額,對沖資本流出的流動性壓力。

4月16日亞太交易時段,港元匯率一度低至7.8504,跌破弱方兌換保證價位7.85。
「這或許是對沖基金之間的對敲交易,旨在加劇港元沽空氛圍。」西太平洋銀行宏觀策略分析師Frances Cheung認為。由於港元弱勢兌換保證價格(7.85)的存在,對沖基金此時沽空港元幾乎不存在匯率方面的套利空間,他們真正目的就是將港元匯率牽制在7.85附近。

由於去年以來美元指數跌勢不減,資管機搆認為,港元兌美元匯率跌破7.84的機率微乎其微,於是與對沖基金作為對手盤簽訂上述期權交易。如今他們期望香港金管局干預匯市大幅抬高港元匯率來擺脫對賭失敗的窘境。

「除非香港金管局持續擴大港元買入力度,或發行外匯基金票據大幅度收攏港元流動性,才有可能讓港元擺脫被沽空的境地。」Frances Cheung直言。但目前香港金管局更傾向於逐步收緊港元流動性,避免給樓市、私人部門信貸等搆成較大衝擊。

但對沖基金也並未「高枕無憂」,若香港股市迎來大型企業巨額IPO,或因股票認購活躍引發港元拆借利率上漲與港元反彈。

聯繫匯率制度過時惹爭議

隨著港元匯率持續跌入弱方兌換保證價格7.85,香港聯繫匯率制度是否過時的爭議議論紛紛 。

究其原因,聯繫匯率制度令港元匯率不但受制於「美元-港元利差」,還與香港地區資本進出呈現反向關聯。金融市場普遍認為,資本流入令貨幣升值,反之貨幣貶值。但在聯繫匯率制度下,港元走勢與資本進出恰恰相反。

當資本流入香港時,港元買盤增加令港元HIBOR隨之上漲,美元-港元利差收窄,此舉理應促使港元進一步上漲,但卻由於這些資本留在香港,金管局需發行更多港元增加流動性,導致港元匯率下跌。

反之當資本流出香港時,港元賣盤增加令港元HIBOR下跌,美元-港元利差擴大,此舉應導致港元匯率下跌,但干預匯市收緊港元流動性後,隨著資本流出後港元流動性緊張觸發港元利率上漲(美元-港元利差收窄),最終港元反而呈現上漲趨勢。

美國對沖基金經理指,「如今美聯儲鷹派加息縮表,資本流出香港壓力驟增,香港金管局鑒於聯繫匯率制度不得不收緊港元流動性抬高利率匯率,在資本流出與港元利率攀升的雙重壓力下,香港樓市可能面臨下滑。」

近期國際清算銀行報告指,由於樓市火爆引發貸款買房熱潮,去年香港實際信貸規模與其合理發展趨勢之差擴大了40點,創歷史新高。通常這個數值超過10點,意味當地銀行業未來2-3年存在系統性風險。

不少金融機搆因此建議香港金管局改變聯繫匯率制度,比如將港元與美元脫鈎,轉而與人民幣、美元、歐元等一籃子貨幣掛鈎。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直言,將港元與人民幣掛鈎必須符合4個先決條件,包括人民幣可完全自由兌換、內地資本帳完全開放、金融市場有足夠深度與廣度、讓香港外匯基金能持有資產以支持港元貨幣基礎,及內地和香港經濟體系的經濟周期同步等。目前而言,人民幣尚不具備與港元掛鈎的條件。而且香港屬於開放經濟體系與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因此維持港元兌美元匯率穩定,是最適當的安排。
(編輯:馬春園)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