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容易令兒童患者出現眼角膜炎的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Arcturus(即XBB.1.16)確診個案,陸續於全球29個國家及地區出現,內地首現15宗,香港亦有7宗輸入個案。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現時病毒「百家爭鳴」,不同病毒在不同地方、不同時間可輪流變成主流病毒株,反映新冠風土化的情況下,這些單鏈RNA病毒會有一定程度的抗原漂移。不過,他認為現時未出現影響全球的主流病毒,加上印度有10多億人口,近日新增的相關個案只屬冰山一角。

 

梁子超今早(18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病毒免疫衰減後有反彈屬正常現象,暫時只需按現有機制處理,不必過於緊張。此外,梁子超也提到,印度近日出現的Omicron確診病例,只是病毒自然傳播的「冰山一角」,且風土化的新冠病毒不會消失,會有相當程度的波動,認為市民毋須過度擔心。

梁子超也解釋,現時病毒傳播效率極高,即使在短時間內確診個案降至谷底,但過一段時間後仍然可能會反彈。至於有專家指Arcturus可能會引致年輕患者出現結膜炎,梁子超認為,這並非新出現的徵狀,現階段需等待更全面及系統化的研究才能確認。

研究人員料Arcturus更快全球傳播 印度恢復口罩令

最先在印度發現的Arcturus變異株(即XBB.1.16)是BA.2.10.1和BA.2.75的重組或雜交變體,它們均是Omicron變種BA.2的後代。別名為Arcturus的新毒株是今年1月23日首次被發現,其後在全球多地快速傳播。

目前,美國、印度,印尼、泰國、孟加拉國、馬爾代夫、伊朗、卡塔爾和沙特等29個國家或地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感染個案。印度為阻止疫情再度大規模爆發,已經下令恢復疫苗生產,及再次宣布恢復強制佩戴口罩令。

據世衛組織(WHO)數據,截至今年2月下旬,XBB.1.16佔全球新冠個案的0.21%,這一比例一個月後迅速上升到3.96%。世衛組織3月22日將XBB.1.16列為「監測中的新變種(VUM)」。這意味新毒株的嚴重性暫時還未達到「受關注的變種(VOI)」或「令人擔憂的變種(VOC)」那麼高,不過後續也可能升級至VOI甚至VOC。

日本和捷克的研究人員稱,XBB.1.16的傳播效率比XBB.1和XBB.1.5毒株高約1.17至1.27倍,並表明它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在全球範圍內傳播。

香港目前已錄得輸入XBB.1.16個案。此外,內地本土亦監測到這一變異株,據中疾控15日公布的全國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況顯示,4月7日至4月13日,新監測到本土重點關注變異株124宗,合共21個分支,其中,首次監測到15宗XBB.1.16個案及2宗XBB.1.16.1個案。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