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東、南區,以至灣仔及中環一帶等,周三(19日)凌晨時分發生短暫大停電,數以十萬居民摸黑生活45分鐘,港燈翌日晚上公布初步調查結果,解釋當工程人員維修保養設備時,意外將一條無資料標示的後備電纜通電,引發短路及電壓驟降,連鎖反應下影響港島電力供應。能源諮詢委員會及工程師學會指事件屬於「人為低級犯錯」,根據協議,政府會向港燈作出處罰。
港島多區停電期間,數十組交通燈失靈,多區有市民被困升降機,多幢大廈、商舖及餐廳受到影響,範圍廣泛。事隔45小時,港燈召開記者會交代初步調查,港燈營運董事鄭祖瀛稱,事故與舊檔案及現場操作有關。他透露事件源於南區數碼港電力開關站,該站電力設備屬骨幹輸電系統,港燈工程人員當時正進行維修保養工程,意外將後備電纜通電,引致電路短路及電壓瞬降,並觸動系統自動保護機制。由於涉及的後備電纜無保護裝置,需要較長時間「隔離」,因而引發系統出現連鎖反應,影響港島多區電力供應。
據初步調查,涉事後備電纜原本為早年進行電網改善工程時供後備使用,十多年一直接駁至系統,但維持不通電狀態,相關電纜不論圖示及現場均無作任何標示。工程人員現場的調試程序無相關建議處理方法,結果調試時意外通電。對於後備電纜未有被標示,港燈稱目前未知原因。
經初步檢視,同一分區開關站有另一條後備電纜,港燈稱已即時維修工作,工程人員亦再三確認電路圖準確性,並在後備電纜資料加上備註,確保日後工作多加留意,該公司亦已即時進行多項措施,包括加派人手確保電力供應穩定可靠;全面檢視供電系統線路圖準確性;檢查維修工作施工程序。機電工程署早前已要求港燈4星期內提交詳細報告及提供改善建議。
港燈停電竟可獲獎賞?謝展寰:應回饋市民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不滿意港燈的表現,指政府已要求港燈提交報告並會督促改善。
按現有《管制計劃協議》,港燈恢復供電時間在65分鐘內,可賺取額外0.015%准許利潤,仍可獲得政府數以百萬計的補貼,被立法會議員質疑是漏洞。謝展寰表示,暫時未知港燈能否在《管制計劃協議》中恢復供電的賞罰機制取得額外利潤,但已向港燈建議,一旦有額外利潤,應該悉數回饋市民。他相信港燈有社會責任,會慎重考慮。
謝展寰稱,今次事件反映出恢復供電的賞罰機制不適當,當局會在今年中期檢討,與電力公司提出改良方案。除了考慮修復時間外,也要檢視事故原因和修復表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