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地球壇再爆出打假波(打假球)醜聞,涉及本地甲組足球聯賽。廉政公署周一(15日)採取行動,拘捕22男1女,年齡介乎25至36歲,包括甲組球隊教練、11名甲組球會球員及外圍「艇仔」。他們涉及於今年(2022-23)賽季集體造假,每名球員每場可以獲利數千元。案中有人收賄「打假波」之餘,更外圍落重注雙重獲利。據了解,涉案為老牌球隊愉園。

廉署執行處總調查主任梁頴行在記者會上表示,涉事球隊操縱賽果戰術非常簡單,他們會消極作賽,輸給實力較差球隊,球員賽前會在外圍網站投注,從中獲利,更甚者會在賽事期間,根據賠率變化再更改戰術。

今年港甲聯賽於去年10月揭幕,共有14支球隊參賽,廉署密切留意球隊表現,涉案球隊完成26場比賽,當中18場輸波或和波,當中多場出現懷疑造假或失誤。廉署調查發現涉案球隊比賽期間,球場會有外圍收受賭注人士出沒,期間涉案人士互相用暗號溝通,例如是誇張人體動作或身體語言,例如是彎身拉高拉低襪子,戴上除下衛衣帽等等。

比賽後球隊會按球員表現「論功行賞」發放賄款,每名球員每場可獲數千元。另外球員亦會自行落注冷門賽果,從而雙重獲利。根據目前港甲排行榜,愉園目前得分29分排在第10位,已踢26場比賽,8勝5和13負,入47球失84球。

廉署執行處首席調查主任卓智欣表示,行動中發現貪污是個別教練和球員的行為,球隊管理層不知情,屬受害者。廉署調查超過一年,發現一半成員有參與。她又說,球員視乎「打假波」表現,每人每次可獲幾千元酬勞,最高可達一萬元。由於案件仍在調查中,涉及總金額未能統計。

卓智欣透露,是次行動源於一項針對個別球員投訴,經過一系列調查,發現有關球隊有一半球員參與打假波,情況令人關注及痛心。廉署強調一直致力與足總緊密合作,維護本地球壇廉潔,並協助檢討一系列防貪指引,舉辦防貪講座等。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