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日暴雨成災,號稱建成600多年未淹水的紫禁城罕見地淹水,引發民眾議論。有專家解釋指,檢查發現積水是因為暗渠被雜物堵塞導致,包括發現膠樽和、膠袋等物品,清理後已迅速解決問題。專家又表示,目前紫禁城每年在春、夏、秋季進行3次清理淤塞。

故宮博物院行政處副處長于翔指,網上所說的「600年故宮不會積水」,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應是故宮即使積水,也能迅速排乾。實現這樣的效果,一方面依靠良好的古雨水系統,另一方面後期清理維護工作也是不可或缺。在明朝萬曆三十五年、嘉靖二十五年,以及清朝嘉慶六年、光緒十一年,都有明確歷史文獻記載故宮曾出現「水直入紫禁城」的情況。

紫禁城的雨水排水系統始建於明代,故宮的地面順應北京地理環境特點,整體走勢呈北高南低、中間高兩邊低,而且略有坡度,有利自然排水,使積水能緩慢排泄。故宮保留至今的古代雨水溝的長度超過15公里,其中暗溝長度將近13公里。故宮內的排水溝渠全部通向內金水河,內金水河又與故宮城牆外側52米寬的護城河相連,並同周邊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相通。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