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月工程第三階段無人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2020年12月攜帶月球表面土石樣本返回地球,香港大學地質學家獲國家航天局審核,上周二(1日)從北京把外借的月球土壤樣本帶返港大,成為首支對月壤進行研究的香港特區團隊,有望揭開月球火山的神秘面紗。

港大研究團隊獲超過四份、共重逾800毫克的月球土壤樣本,將對研究月球的地質和熱演化歷史,以及月球與太陽系行星形成和演化之間的關係提供重要的見解,研究成果有望為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們帶來更深入的了解。

帶領團隊研究的港大地球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錢煜奇,對嫦娥五號的着陸點進行深入研究,已成為行星地質學界的關注焦點。他的研究成果在描述着陸點的地質演化歷史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藍圖,並研究了着陸點的月壤起源、特性和火山歷史等。他的研究成果已多次發表在頂尖期刊上並受到廣泛引用,奠定了他在着陸區研究中的領先地位。

在最近的研究中,錢博士的團隊發現嫦娥五號着陸區的東部地區含有月球上最年輕的月海玄武岩,引起了科學界極大興趣,因為這些樣本比之前由阿波羅或月球號任務採集的月球火山樣本年輕近10億年。這一發現確認了錢博士的研究假設,並同時引發了一個重要問題:這些年輕的火山活動是如何形成的呢?

錢博士一直在努力研究這個問題,並運用遙感技術探索嫦娥五號着陸點的火山歷史。他的研究指出,嫦娥五號玄武岩很可能來自夏普月溪的源火山口。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