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到訪白宮,美國總統特朗普稱,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同意共同努力,積極消除關稅和貿易壁壘。歐盟則指將進口更多美國大豆、天然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7月25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於本週三發表聲明,稱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同意共同努力,積極消除關稅和貿易壁壘,意味雙方醞釀向對方發起貿易戰之際,美歐間緊張貿易關係暫得以紓緩。

特朗普說,「最主要的成果是,我們同意共同努力,以實現零關稅、零關稅壁壘,以及對非汽車工業產品零補貼。」

特朗普表示,經由良好協商,雙方一致同意叫停之前對彼此施加的、可能會引發貿易戰的新增關稅和關稅威脅。

特朗普引述歐盟指,已同意進口更多美國大豆和液化天然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認為,雙方今次達成一致共識,基本上是一筆為做成生意而達成的交易。

雙方在白宮玫瑰園一齊露面、發表聲明慶祝的行程並未預先安排,特朗普與容克肩並肩而站,稱「這對自由公平貿易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天」。

特朗普早前曾表示,本週在貿易方面會是一場激烈的角逐,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結局對特朗普來說無疑是愉快。

自從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宣布對進口鋼鐵鋁徵收高額關稅後,美國與歐盟一直就事件針鋒相對,特朗普最近聲稱要對歐洲汽車徵收25%關稅。

特朗普說,「除非任何一方終止談判,否則我們不會違背本協議的精神……所以,從現在起,我們將開始正式的談判,我對談判非常有信心,我非常了解這件事的發展方向」。

同時,容克也表示,雙方同意在談判進行時「對其他關稅事宜予以擱置」。
此後,特朗普還發Twitter公佈進展。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歐盟正敦促中國對外開放其國內經濟,並協助改革當前受到美政府抨擊的國際貿易體系。

歐盟或爭取與中國合力抵制美國

歐盟早前與其他盟友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包括歐盟上月起與新西蘭和澳洲進行自由貿易談判,周二與日本簽署歐盟迄今最大規模的貿易協定。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歐盟正努力爭取全球對自由貿易的支持,抵制來自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施壓。

另外,歐盟高級官員本周訪問北京,敦促中國放寬外商投資限制,並減少對鋼鐵等國內產業的扶持力度,免扭曲全球市場。歐盟和中國同意達成合作關係,共同改革世界貿易組織。有歐盟官員稱,需要邁向WTO 2.0,除需要美國,也需要中國參與。

歐盟、日本和美國自去年12月已著力改變WTO關於補貼措施和國企監管的措施,但兩個因素均屬於中國經濟模式的主要驅動力。長期存在分歧的歐盟和中國談判代表都承認國際貿易規則存在漏洞。

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歐盟既想與中國合作共同對抗美國,又對中國的反競爭性政策心存顧慮,它必須平衡好兩者的關係。

雖然歐盟尋求在WTO改革方面與中國合作,但歐盟周三表示將繼續抵制中國的貿易行為。歐盟表示,將對中國製電動自行車徵收21.8%-83.6%的臨時反傾銷稅,將於年底前作最終決定。另外,歐盟還將調查中國對電動自行車的政府補貼行為。

中國形容美國為全球商業破壞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周三稱,貿易戰衝擊各方對世界經濟的信心,以一己之私發動貿易戰,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零和思維,是二戰結束以來國際規則和全球治理的一次全面倒退。《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利用不斷升級的貿易摩擦,將自身塑造成國際秩序維護者,同時把美國描繪為全球商業活動的破壞者。

中國為維持製造業全球開放市場 未敢忽略歐盟

為緩和歐盟長期擔憂歐洲投資者及出口商在中國遭不平等待遇,中國政府已承諾通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擴大進口,改善市場准入和放寬對外商投資的限制。《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為維持其製造業賴以維生的全球開放市場,一直保持與歐盟接觸。

歐盟為中國最大出口市場,去年購買3,750億歐元(合4,360億美元)中國商品。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歐盟第二大出口市場,去年購買接近2,000億歐元歐盟商品。


歐盟針對中國要求赴華的歐洲公司交出技術使用權的措施,要求與中方進行磋商,啟動世貿組織(WTO)爭端解決程序。商務部回應,指中國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對歐方提出起訴表示遺憾。

歐方早前稱中國政府有關技術轉讓措施,不符合《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等世貿組織規則的相關規定。

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回應,稱中方已收到歐方提出的磋商請求,稱中國政府一向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採取眾多強有力措施,保護國內外智慧財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取得成績有目共睹。在智慧財產權合作方面,中歐雙方建立智慧財產權工作組機制。通過機制,雙方一直保持著有效溝通,在諸多領域取得積極成果。中方對歐方提出起訴表示遺憾,將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式進行妥善處理。

《觀察者網》早前報道,歐盟貿易專員馬姆斯特羅姆6月1日公開宣佈,歐盟向WTO抗議美國政府,決定從6月1日起額外徵收從歐盟進口鋼鋁稅。與此同時,歐盟也向WTO提告中國,指中國「以不公平手法要求在華歐盟企業轉移技術」。

馬姆斯特羅姆還稱,「同時狀告美國與中國,說明歐盟是公正的,沒有選邊站」。

歐盟當日已經向WTO提起申訴,抗議美國對歐洲鋼鋁產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

據報道,馬姆斯特羅姆表示,中國鋼鐵產能過剩是導致美國對其盟友採取行動的原因。馬姆斯特羅姆在聲明中稱,「如果貿易成員不遵守規則,那麼貿易體系就有崩潰的風險。正因如此,我們向WTO提告美國與中國。這也顯示我們不選邊站的立場。我們捍衛多邊貿易體系,這樣才能確保一個建立在規則上的世界貿易。」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與「雙面間諜案」不同,之前被美國盟友「誤傷」的歐盟日前表態說:說到中美貿易戰……我們就不站隊了。

據路透社當地時間4月22日報導,有歐盟高官在周六(21日)表示,歐洲不會在中美貿易摩擦中「選邊站隊」。他同時「提醒」美國,歐盟獲得的鋼鋁進口關稅應該升級為永久豁免。

歐盟高官:盼美國朋友再「抬抬手」

據報道,歐盟經濟和金融事務專員皮埃爾•莫斯科維奇(Pierre Moscovici)21日透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本周於華盛頓召開會議期間,他與美國官員重點討論了一下「貿易」問題。

莫斯科維奇稱,他與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財政部長姆努欽以及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都見了面。

他在採訪中表示,「貿易戰和所有的戰爭一樣,都具有破壞性。我們必須找到在當前的論戰中軟著陸的方式。」

該歐盟高官繼續延伸道,「這意味著首先,美國和歐盟得尋找到一條出路,把臨時豁免升級為最終豁免。我們正以極具建設性的精神,就此與美國朋友展開積極討論,希望我們能在5月1日前作出決定。」過了這個日子,美國給予歐盟的鋼鋁關稅臨時豁免就將過期。

3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進口鋼鋁產品徵收25%和10%的附加稅,瞬間引發利益嚴重受損的歐盟強烈抗議。

據《金融時報》早前報道,歐盟還考慮「以牙還牙」,也對進口鋼材和鋁材徵收自己「保障性」關稅,以「重新平衡」歐盟和美國之間的貿易。
之後,美國政府宣佈,「暫時停止」對歐盟、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以及韓國征收鋼鋁關稅。

除此以外,3月底,美國已在獲得優勢條件的同時,將早前給予韓國的鋼鋁關稅臨時豁免轉為永久豁免。按照當時調整的雙邊貿易協定,韓國將進一步向美國開放汽車市場。

「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

路透社報道,莫斯科維奇還代表歐盟表態稱,中國需要實施改革,展示其貿易開放程度,並解決鋼鐵生產過剩的問題,「但這都應該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進行,而不是通過貿易戰來解決」。

他進一步表示,歐洲不會為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因為「選擇其中一方,就意味著我們進入了’對抗’氛圍,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問題當然要解決,但不應該通過’對抗’。」

早前,曾有歐盟官員評論道,特朗普政府正迫使各國在對華貿易政策上與美國結盟,以換取美國的鋼鐵鋁關稅豁免。

(報道截圖)

「搖擺不定」的歐盟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孔帆曾指出,自打中美貿易起摩擦以來,歐盟「站隊」就一直很搖擺,一會兒說與中國一起捍衛多邊貿易,一會兒與美國談判以求「豁免」。
在被特朗普的鋼鋁關稅「誤傷」時,歐盟曾發佈對美報復性關稅草案。

獲得臨時豁免後,歐盟和日本又要求和美國一道,向WTO投訴中國「涉嫌歧視性的專利技術許可規定」。在此之前,美國政府「先他們一步」,宣佈啟動WTO訴訟程序,指控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
但是歐盟真的「安全」了嗎?

《華爾街見聞》在相關報道中指出,歐盟國家中,德國也處在美國發動「貿易戰」的風口浪尖上。 2016年,美國與德國的貿易逆差為680億美元,德國也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貿易逆差來源國。

孔帆也認為,「美國對德國舉起大棒可以說是早晚的事情」。他稱,特朗普曾在一次集會上說,如果歐盟不徹底敞開市場,「我們就對奔馳和寶馬施加關稅」。目前,歐盟對美國汽車徵稅10%,美國對歐洲方面的汽車則徵稅2.5%。去年,德國汽車產量的10%在美國銷售,它直接或間接牽連著200萬人的就業。

但放眼現在,中美貿易摩擦或許已經出現了轉機。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當地時間31日報道,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對記者透露,「正考慮進行一次訪問(中國)」,希望藉此緩解世界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之間日益緊張的貿易關係。

姆努欽還強調,他已經在參與和中國政府的對話,「我們抱著審慎樂觀的態度去嘗試達成一個協議。」

對此,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已收到美方希來北京磋商經貿問題的信息,中方對此表示歡迎。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