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與「雙面間諜案」不同,之前被美國盟友「誤傷」的歐盟日前表態說:說到中美貿易戰……我們就不站隊了。
據路透社當地時間4月22日報導,有歐盟高官在周六(21日)表示,歐洲不會在中美貿易摩擦中「選邊站隊」。他同時「提醒」美國,歐盟獲得的鋼鋁進口關稅應該升級為永久豁免。
歐盟高官:盼美國朋友再「抬抬手」
據報道,歐盟經濟和金融事務專員皮埃爾•莫斯科維奇(Pierre Moscovici)21日透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本周於華盛頓召開會議期間,他與美國官員重點討論了一下「貿易」問題。
莫斯科維奇稱,他與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財政部長姆努欽以及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都見了面。
他在採訪中表示,「貿易戰和所有的戰爭一樣,都具有破壞性。我們必須找到在當前的論戰中軟著陸的方式。」
該歐盟高官繼續延伸道,「這意味著首先,美國和歐盟得尋找到一條出路,把臨時豁免升級為最終豁免。我們正以極具建設性的精神,就此與美國朋友展開積極討論,希望我們能在5月1日前作出決定。」過了這個日子,美國給予歐盟的鋼鋁關稅臨時豁免就將過期。
3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進口鋼鋁產品徵收25%和10%的附加稅,瞬間引發利益嚴重受損的歐盟強烈抗議。
據《金融時報》早前報道,歐盟還考慮「以牙還牙」,也對進口鋼材和鋁材徵收自己「保障性」關稅,以「重新平衡」歐盟和美國之間的貿易。
之後,美國政府宣佈,「暫時停止」對歐盟、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以及韓國征收鋼鋁關稅。
除此以外,3月底,美國已在獲得優勢條件的同時,將早前給予韓國的鋼鋁關稅臨時豁免轉為永久豁免。按照當時調整的雙邊貿易協定,韓國將進一步向美國開放汽車市場。
「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
路透社報道,莫斯科維奇還代表歐盟表態稱,中國需要實施改革,展示其貿易開放程度,並解決鋼鐵生產過剩的問題,「但這都應該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進行,而不是通過貿易戰來解決」。
他進一步表示,歐洲不會為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因為「選擇其中一方,就意味著我們進入了’對抗’氛圍,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問題當然要解決,但不應該通過’對抗’。」
早前,曾有歐盟官員評論道,特朗普政府正迫使各國在對華貿易政策上與美國結盟,以換取美國的鋼鐵鋁關稅豁免。

「搖擺不定」的歐盟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孔帆曾指出,自打中美貿易起摩擦以來,歐盟「站隊」就一直很搖擺,一會兒說與中國一起捍衛多邊貿易,一會兒與美國談判以求「豁免」。
在被特朗普的鋼鋁關稅「誤傷」時,歐盟曾發佈對美報復性關稅草案。
獲得臨時豁免後,歐盟和日本又要求和美國一道,向WTO投訴中國「涉嫌歧視性的專利技術許可規定」。在此之前,美國政府「先他們一步」,宣佈啟動WTO訴訟程序,指控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
但是歐盟真的「安全」了嗎?
《華爾街見聞》在相關報道中指出,歐盟國家中,德國也處在美國發動「貿易戰」的風口浪尖上。 2016年,美國與德國的貿易逆差為680億美元,德國也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貿易逆差來源國。
孔帆也認為,「美國對德國舉起大棒可以說是早晚的事情」。他稱,特朗普曾在一次集會上說,如果歐盟不徹底敞開市場,「我們就對奔馳和寶馬施加關稅」。目前,歐盟對美國汽車徵稅10%,美國對歐洲方面的汽車則徵稅2.5%。去年,德國汽車產量的10%在美國銷售,它直接或間接牽連著200萬人的就業。
但放眼現在,中美貿易摩擦或許已經出現了轉機。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當地時間31日報道,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對記者透露,「正考慮進行一次訪問(中國)」,希望藉此緩解世界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之間日益緊張的貿易關係。
姆努欽還強調,他已經在參與和中國政府的對話,「我們抱著審慎樂觀的態度去嘗試達成一個協議。」
對此,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已收到美方希來北京磋商經貿問題的信息,中方對此表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