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今(27日)上午報道,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因心臟病發,凌晨0時10分於上海病逝,享壽68歲。
第17屆、18屆、19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在上海休息,昨(26日)因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今0時10分在上海病逝。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央視新聞今(27日)上午報道,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因心臟病發,凌晨0時10分於上海病逝,享壽68歲。
第17屆、18屆、19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在上海休息,昨(26日)因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今0時10分在上海病逝。
重慶市大足區多位公辦教師報料反映,當地民辦學校大足城南教育集團,仍有250多名公辦教師長期任教。當地疑似虛設公立學校——大足區城南實驗學校,這些公辦教師的編製都在這裡,實際上,這所公立學校並無單獨的實體,與民辦學校混合編班、混合教學。公辦教師為何能長期在民辦學校任教?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市大足城南教育集團(民辦學校)旗下由城南創新小學、城南初級中學、城南高級中學、城南東序初中、城南東序小學等學校組成。多位在該集團各校區教書的老師對記者表示,他們是公辦編製教師,有的老師是從其他公立學校調派來的,已在這裡教書超過十年,有的是近幾年通過大足區公開招考公辦教師,直接分配來的。
一位通過公開招考在此學校教書的公辦教師崔靜(化名)說,國家明文要求嚴禁公辦教師在民辦學校長期任教,不知為何在大足城南教育集團沒有落地。
崔靜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政策在我們學校沒有實施。考公招就是想到公辦學校,我來了之後才知道這是個私立學校。」
多位在城南教育集團任教的公辦老師告訴記者,他們的基本工資由當地財政來保障,績效部分則由城南教育集團來發放。
2019年12月,中央編辦明確指出,嚴禁公辦學校在編教師長期到民辦學校任教。之後,教育部等多部門陸續印發檔,對規範和治理「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簡稱「公參民」)問題作出部署,並且明確了整改期限:2022年秋季開學前完成整改。
《大足日報》在2020年11月20日發佈過一則公告:核心內容是撤銷重慶市大足城南中學校(公辦),收回教職工編製246名。原重慶市大足城南中學校(公辦)教職工244名全部劃轉至重慶市大足區城南實驗學校。大足城南中學校即為城南教育集團,但大足區城南實驗學校在哪裡呢?
公辦教師楊銳(化名)告訴記者,城南實驗學校並沒有實體。他的編製雖已轉劃至城南實驗學校,但實際還在大足城南教育集團任教。
楊銳說:「公告之後,一切沒有任何變化。城南實驗學校只是一個空頭學校,沒有實體,公辦老師們還在私立教育集團上課,高中也有,小學也有,各個校區都有。」
楊銳還表示,原大足城南中學校(大足城南教育集團)的所有公辦教師編製都在大足區城南實驗學校,不光教師編製,部分學生學籍也在城南實驗學校,但實際上這些學生都在城南教育集團各校區上課。
楊銳繼續說道:「一部分學生掛在民辦的城南中學校,一部分的學籍材料掛在城南實驗學校。老百姓包括家長、學生,很多都不知道城南實驗學校,更別說在哪了。」
老師們提供的一份統計名單顯示,大足城南教育集團各校區的公辦編製教師共計255名。多位公辦教師表示,他們的編製現在所在的城南實驗學校並沒有獨立的辦學場所,牌子也是掛在城南教育集團初中部裡面。
公辦教師鄭傑(化名)說:「實際上就是一塊牌子!沒有單獨的班,沒有單獨的教師。班在哪裡,我們都曉不得。它把有些學生(名字)分到城南實驗學校,有些分到城南教育集團,但實際上都在一起上課,沒有單獨的老師教。因為它的班全部是和私立學校混在一起的,老師也是混在一起的。那所學校根本就不存在。」
城南實驗學校到底在哪?
據大足區政府官網,城南實驗學校業務範圍包括小學、初中,位於大足區棠香街道冉家店村5組150號,現有在職教師258人。學校下設辦公室、教務處等7個職能科室。但記者找到的冉家店村5組150號,正是城南教育集團的高中部。
記者問道:「冉家店村5組150號,是這吧?」
該校工作人員表示:「對。我們這是高級中學,總部在初中部,城南實驗學校的牌子是掛在我們初中部的。教育集團有公辦有民辦,實際是混在一起的,我們這裡有編製的老師,只是把初中的編製用在高中了。實際上他們是初中編製,但是在高中任教。」
記者在校外不遠處偶遇一位來此開會的初中部老師。她也表示,可以把城南實驗學校理解為「虛擬存在」的。
記者又來到大足城南教育集團初中部,看到門口掛有大足城南中學總校、大足城南初級中學兩塊牌子,卻不見城南實驗學校的牌子。
記者:這個地方是城南實驗學校嗎?
門口工作人員:都在一起的。
記者:學校裡面有掛這個牌子嗎?
門口工作人員:有這個牌子。
記者:公辦的和民辦的在一塊?
門口工作人員:在一起,都是一樣的。只是老師方面,為了政策上的問題,實際上是一所學校。
公辦的城南實驗學校和民辦的城南教育集團,究竟是什麼關係?記者又致電大足城南教育集團官網公佈的辦公電話。
工作人員:城南實驗學校是我們學校,但是沒有小學,它是我們學校的高中部。
記者:它不是有小學、初中嗎?
工作人員:沒有,我們是私立的。
據大足區政府官網,城南實驗學校只有小學和初中,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並沒有高中。
城南實驗學校為何沒有獨立校址?
公辦學校為何會設在民辦學校裡?無獨立教學場所,無獨立師資,大足區設立城南實驗學校的初衷是什麼?
2019年9月,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公辦中小學參與舉辦民辦學校的通知》,要求公辦中小學不得新參與舉辦民辦學校。對於已經參與舉辦的民辦學校,公辦中小學不得新增派管理幹部和教師。所有公辦和民辦學校必須獨立招生。在學區化、集團化辦學中,公辦學校不得以「幫扶」的名義參與民辦學校的管理。
到了2021年,教育部等八部門發佈《關於規範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和公辦學校不得向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新增派具有事業編製的教職工。已經派出的,分階段分步驟有序引導退出。
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再次明確:嚴禁公辦學校教師在民辦學校任教,並於2022年秋季開學前完成整改。
大足城南教育集團的公辦教師為何至今沒有撤出?大足區教委人事科科長鄒洪亮稱,城南教育集團不在「公參民」的問題整改之列,屬於政府購買服務。
鄒洪亮說:「它是個集團,集團裡有公辦學校。公辦和民辦組成了教育集團,只是說集團內部師資可以調整。它是政府購買服務,現在全國都在推進集團化辦學,也有些地方是公辦和民辦組成教育集團,叫師資統籌調劑。」
城南實驗學校為何沒有獨立校址?鄒洪亮對此並未正面回應。
鄒洪亮:有它的校址。
記者:它的校址就是城南教育集團的高中部。
鄒洪亮:好了,現在我有點事情了……
記者向重慶市教委多個處室諮詢,均被告知大足城南教育集團不在「公參民」治理的範圍內。
重慶市教委基礎教育處相關人員稱:「大足城南中學校(大足城南教育集團)是純正的民辦學校,沒有公辦學校參與進去。有公辦老師在裡面,這個就需要民辦教育統一做規定,規範民辦教育學校如何發展。目前,大足城南教育集團問題不屬於『公參民』的治理,屬於民辦學校規範發展、規範管理。」
大足區財政每年撥付數千萬?
記者在大足區政府官網查詢發現,2021年至2023年,當地每年均有數千萬財政撥款用於城南實驗學校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僅2021年度,就獲得財政撥款6660.03萬元。按照老師們的說法,城南實驗學校並未獨立運行,而是與民辦學校混在一起編班教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七條的規定,「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不得利用國家財政性經費。應當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具有與公辦學校相分離的校園、基本教育教學設施和獨立的專任教師隊伍。」
但重慶市教委民辦教育處相關人員卻表示:「大足城南中學校實際上承擔了公辦義務教育的培養任務,它是和大足區教委或政府簽的協議。現在不提倡新派公辦教師在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去上課,已經派了的要有規劃合理地退出。」
按照當地教育部門工作人員的說法,城南教育集團是所謂「純正的民辦學校」,那麼,有這樣幾個問題需要進一步厘清:既然是民辦學校,為什麼有兩百多名公辦教師在其中任教?大足區財政每年撥付數千萬元到公辦的城南實驗學校,這個學校的辦學地點在哪兒?學生在哪兒?
多位元教育系統權威人士表示,大足區的做法與國家相關政策不符,利用集團化辦學佔用公辦教師編製,甚至新設立公辦學校,把人員編製放在其中。大足區的這兩所學校為何能如此「公私不分」?記者將繼續關注。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今日(26日)11時13分59秒由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神舟十七號」其後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三名太空人狀態良好。
今次神州十七號任務主要目的為:完成與神舟十六號乘組在軌輪換,駐留約6個月;進行太空科學與應用載重在軌實(試)驗;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載重出艙,進行艙外載重安裝及太空站維修維修等工作;持續評估太空站組合體功能性能,取得累積太空站運作的寶貴數據和經驗;考核地面支援中心執行太空站運作管理任務的協調性、匹配性,進一步提升太空站運作效率與故障處置能力。
執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的乘組由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3名航天員組成,湯洪波擔任指令長。乘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員和2名第三批航天員,是太空站建造任務啟動以來,平均年齡最小的航天員乘組,也是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員帶領第三批新航天員執行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湯洪波將成為中國首位兩度造訪太空站的航天員,2021年6月17日,湯洪波與劉伯明和聶海勝搭乘神舟十二號飛船順利進入太空,時隔2年,湯洪波又將成為重返「天宮」第一人,見證中國太空站建設的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湯洪波也成為目前為止執行兩次飛行任務間隔最短的中國航天員。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25日)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惠及民生的措施,其中推生育津貼等鼓勵生育措施、樓市減辣、東九龍建鐵路成為今次焦點。
鼓勵生育方面,港府會有新政策導向,包括向在香港出生的新生嬰兒派一筆過2萬元將設「新生嬰兒獎勵金」,父或母其中一方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即可受惠,即日生效,為期三年。
房委會同時推出「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及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增加新生嬰兒家庭成功購買資助出售單位的機會,加快新生嬰兒家庭的公屋申請獲編配公屋,今天或之後有嬰兒出生的家庭,可縮減一年輪候時間,明年4月生效。
港府於施政報告中雖然未有全面為樓市撤辣,但仍有措施減辣,包括將買家印花稅(BSD)及新住宅印花稅(NRSD)稅率減半,由15%減至7.5%、額外印花稅適用年期「3減2」,由三年變兩年,措施即日生效。
《大千視界HK》整理出施政報告2023重點,一文看清。
國家安全、推愛國教育
房屋、土地
提高治理水平
創科
文化創意產業
老人、照顧者、殘疾人士
關愛共融
航運
發表《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打造香港成為領先國際航運中心,發展航運高增值服務,推動大灣區航運協作
北部都會發展
起動「北部都會區」發展新引擎
旅遊
制訂《旅遊業發展藍圖2.0》,開發更多特色旅遊產品和加強郵輪旅遊經濟發展
交通
一名長髮女子遭躁男於尖沙咀馬路中心暴打,期間她跪地求饒,反遭對方一腳踢暈。
片段可見到尖沙咀馬路中間有一對男女爭執,期間男方掌摑女子臉部、出連環拳打頭、再起腳踢頭,打到女子跪在地上,後來更倒地不起,疑似暈倒。事發時不少路人經過,當中更有男子近距離經過馬路,但只望着男子打女人,完全沒有出手阻止;亦有多人不遠處注視,惟無人喝止暴行。
據了解今早10時42分,一名男途人路經尖沙咀柯士甸路7號至9號煥利商業大廈對開時,目擊案中一名男子用手打一名女子,報警求助。警方接報後派員到場,當時該對男女已離開,案件列為襲擊至造成他人身體受傷處理。
觀看短片: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周二(10月24日)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對港澳台及海外僑胞等作相應規定,明年1月1日起實施,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港媒報道,特首李家超25日將發布的施政報告中,港府將因應大陸全國常委會正審議的《愛國主義教育法》,設立「愛國主義教育統籌小組」,在香港推行相關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分5章共40條,包括總則、職責任務、實施措施、支持保障、附則。法例規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涵蓋思想政治、曆史文化、國家象徵標誌、祖國壯美河山和曆史文化遺產、憲法和法律、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英烈和模範人物事蹟等方面。在規定面向全體公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突出學校和家庭對青少年和兒童的教育,並對公職人員、企業事業單位職工、村居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等不同群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分別作出相應規定。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宣布,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將於26日至28日訪問美國。
毛寧說,王毅外長訪美期間將同美方高層就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同美各界人士友好交流,表明中方在中美關係上的原則立場和正當關切。
毛寧又表示,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將兩國元首的重要共識落實處,加強溝通對話,拓展務實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毛寧又說,關於王毅外長這次造訪的具體活動,會適時發布消息。
美國傳媒引述美國政府官員指,王毅將會晤布林肯及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討論一系列問題,包括以巴衝突、烏克蘭局勢以及南中國海局勢等。
香港新一屆區議會選舉提名期本月30日截止,選舉主任陸續收到提名。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區議會選舉的規則,最重要是公平,公正,公開,具透明度,讓每名有意參選的人都知道。若有人未能取得提名,可能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提名人不相信對方是愛國愛港人士,又或者不相信他們真誠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他認為爭取提名的人,應該研究為何自己出問題。
國家文物局公布,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是首次在南海千米級海底發現的大型古代沉船遺址,地點位於海南本島與西沙群島北礁之間約1500米深的南海海底。
國家文物局微信公眾號消息,國家文物局10月19日在京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考古中國 」重大專案重要進展,通報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漳州聖盃嶼元代沉船遺址,威海甲午沉艦遺址三項重要考古成果。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主持會議。
會議展示我國水下考古領域的重要發現。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是我國首次在1500米深海發現的明代沉船遺址,通過海洋物理探測、載人潛水器水下調查以及三維影像和鐳射掃描記錄等,確認兩處沉船的保存狀況,提取出水瓷器、陶器、原木等近580件(套),實證中國先民開發、利用、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也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漳州聖盃嶼元代沉船遺址通過科技創新、設備改良實現了低能見度下水下考古精細化發掘,極大提升了我國水下考古發掘技術水平,沉船、船貨以及船上生活、航海相關文物的發現,重現了元代龍泉青瓷外銷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對於深入研究元代航海史、造船史和船上生活史等具有重要價值。
甲午沉艦系列考古工作探索總結一套實踐可行的近現代沉艦考古與保護工作方法,在威海灣陸續發現定遠、靖遠和來遠三艦,出水刻有「來遠 」艦名的銀勺和寫有「來遠 」水手姓名的身份木牌,以及大量武器彈藥、生活用品等,填補了我國大型近現代沉艦水下考古工作空白,對於推進甲午海戰歷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也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生動的實物教材。
今次通報的3項水下考古發現與研究成果,集中體現我國近年來在深海考古、古代沉船考古、近現代沉艦考古的重要進展,對於推進水下考古技術研發與突破、甲午海戰研究、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以及展現「一帶一路 」文明交流互鑒等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文物局將在「考古中國 」重大專案框架下,持續推進水下考古多學科、跨學科合作,創新理念技術方法,拓展研究領域,提升我國水下考古的國際影響力。
與會專家對3項重要成果進行點評。國家文物局有關司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清水灣道往西貢方向昨晨發生嚴重交通意外,一輛的士轉彎時失控撞壆,剷入樹叢起火,78歲司機重創,延至今日(10月23日)凌晨零時許不治。
事發於昨日早上7時48分,一輛的士沿清水灣道行駛,當離開壁屋後落斜駛至歡景花園對開時失控撞壆,全車飛起剷入樹叢,並掃毀一支燈柱後翻側起火, 78歲的士司機重創,由途經人士救出,昏迷被送往將軍澳醫院,之後被轉送至伊利沙伯醫院。34歲男乘客則自行脫困,但手部受傷,清醒被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治理,意外原因有待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