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口罩令」延長至下月8日。財政司長陳茂波今早出席港台英文節目《財政司長熱線》時,多名來電聽眾關注香港何時可解除口罩令,他指醫務衛生局正密切檢視,料「可能近今季末(probably towards the end of this season)」放寬口罩令。

有致電到電台節目的聽眾稱,當局推出「開心香港」活動,期望讓市民同樂,但如想讓市民開心,就應考慮讓他們自行選擇是否戴口罩,又稱放寬措施沒有任何成本,比籌辦美食市集等活動便宜。亦有聽眾認為,政府現正積極吸客旅客來港,但在維持口罩令下,很難說服他人香港是一個領先的國際都市,憂慮難吸引遊客,質疑當局做法是自相矛盾。

陳茂波回應,明白市民期望放寬口罩令,當局十分重視,會持續檢視情况。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23日)早上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到訪廣州和深圳,展開上任後首次對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訪問。李家超在會見傳媒時表示,政府已優化「高才通」審批程序,確保來港人才符合要求。

就近日曾因「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被判入獄3年的賀建奎,早前曾申請「高才通」獲批一事,李家超回應指政府已優化「高才通」審批程序,確保來港人才符合要求,而事件疑涉及刑事行為,入境處已經展開調查。李家超強調,「高才通」所瞄準的不止是內地人才,希望也有國際人才來港。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內地新冠感染情況仍處於零星和局部散發狀態,如果從疫情本身特點來看,可以說疫情基本結束,但不能說完全結束。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梁萬年表示,大流行這個概念是反映一個疾病流行強度的指標,從公共衛生角度看,一個疾病疫情的流行強度可以分成四個類別,一類是散發,也就是說這個疾病、這個疫情在人群當中處於散發的狀態,也就是常態化的狀態健康。第二個是暴發,在局部的地區或者是單位,或者在某些特定的人群,短時間內出現大量的病例,我們叫暴發。還有一個強度指標是流行,也就是這個疫情的播散範圍很廣泛,實現了跨市、跨省的播散。最強的強度是大流行,出現了跨國、跨洲的傳播。

2020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這種疫情態勢的是大流行。同時,2021年1月底宣布這種疾病的疫情已經構成了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迄今仍然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大流行的狀態還存在,疾病的危害也是依然存在着。但是我們國家可以說整個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我們取得了重大的決定性勝利,也是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成功走出大流行,創造了一個典範。

梁萬年指,實際上對內地來說,它就是意味着我們已經經受住了這一輪疫情的衝擊和考驗,建立了比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如果從疫情本身的特點來看,可以說這個疫情已經基本結束,但不能說它是完全的結束。現在的感染在我們國家來看,還是處在零星的、局部性的散發狀態。

國家衛健委發言人米鋒表示,近期各地疫情呈現局部零星散發狀態,防控形勢總體向好,平穩進入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他說,三年多以來,衛健委始終堅持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功避免致病力較強、致死率較高的病毒株廣泛流行,有效保護人民生命和健康,經過各族人民同心抗疫,中國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

米鋒又指,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不斷變異,要圍繞保健康、防重症,壓實四方責任,盯緊關鍵環節,繼續完善乙類乙管各項措施,進一步提升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


內蒙古阿拉善盟一個露天煤礦發生大面積坍塌,事故至今已造成6人死亡、6人受傷、47人失聯。

事故發生後,國家主席習近平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指示,要千方百計搜救失聯人員,全力救治傷者,妥善做好安撫善後等工作,並要盡快查明事故原因,嚴肅追究責任,舉一反三,杜絕管理漏洞。當前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全面排查各類安全隱患,強化防範措施,狠抓工作落實,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今次事故失聯人員多,要全力搜救被埋人員,保障救援安全,妥為做好善後處置工作。同時,盡快查明事故原因,及時準確發佈信息,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根據習近平指示和李克強要求,應急管理部等部門已派出工作組,趕赴當地指導救援工作。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已組織力量開展救援,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


旺角鬧市發生高空墮鐵通的奪命事故,一支長約70厘米鐵通突從高處墮下,擊中一名路經老婦的頭部,當場重傷陷入昏迷,送院後不治。警方到場調查,以拘捕一名姓莊男工人。

現場為長旺道19號長發大廈,據悉11樓外牆正搭棚進行僭建拆卸工程,樓下有菜檔及肉檔。今(22日)下午2時17分,一支鐵通突飛脫,先擊穿一個布製薝蓬,再插中一名路過的63歲陳姓老婦頭部。目擊街坊表示,見到婦人倒下後,鐵支大部分已插入其頭部天靈蓋,她一動不動,血流如注,懷疑已當場死亡。救護員接報到場將老婦送院搶救不治,警方帶走一男一女工人協助調查。


香港財政預算案今日(22日)公布,建議即時將每支香煙的煙草稅調高0.6港元,並按同等比例提高其他煙草產品的稅率。倘以每包煙20支計算,即加12港元稅。現時每包香煙售價約60港元,意味加稅後,每包煙最少賣72港元,甚至更高。有便利店隨即於門外張貼告示,指因應煙草稅及營運成本增加,部分香煙零售價每包加12元。

(攝:蘇震揚)
(攝:蘇震揚)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其中提到今年政府赤字高達1,400億元,較原本預算高出1.5倍。政府預計,2023/24年度繼續錄得赤字,將創連續5年財赤。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去年本港經濟受疫情打擊,同時環球央行大力收緊貨幣政策,嚴重削弱外圍經濟動力,影響本地經濟狀況。政府的收入不如預期,本財政年度的利得稅收入將較初時估算為低。股市和樓市疲弱,令印花稅收入比預期少,樓市疲弱亦影響地價收入。再加上在去年財政預算案宣布後推出「2022保就業」計劃,以及去年防疫抗疫涉及的大額開支,本財政年度的財政狀況較預期差。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其中提到今年政府赤字高達1,400億元,較原本預算高出1.5倍。政府預計,2023/24年度繼續錄得赤字,將創連續5年財赤。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去年本港經濟受疫情打擊,同時環球央行大力收緊貨幣政策,嚴重削弱外圍經濟動力,影響本地經濟狀況。政府的收入不如預期,本財政年度的利得稅收入將較初時估算為低。股市和樓市疲弱,令印花稅收入比預期少,樓市疲弱亦影響地價收入。再加上在去年財政預算案宣布後推出「2022保就業」計劃,以及去年防疫抗疫涉及的大額開支,本財政年度的財政狀況較預期差。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宣布2023/24年度起向香港賽馬會徵收每年24億元的「額外足球博彩稅」,為期5年,原有博彩稅稅率不變。馬會回應表示理解政府今次決定的理由,但強烈促請政府認真檢討及長遠調低現時已是全球最高的博彩稅率,特別是賽馬博彩稅率。
陳茂波宣布,推出「開心香港」Happy Hong Kong活動,在全港多個地區舉辦大型「美食市集」,旅發局將在夏季籌辦以維港為舞台的大型海陸嘉年華,全球不同地方的表演團體將呈獻舞蹈、音樂、街頭表演等。
陳茂波並指,會力吸旅客「省靚」香港招牌,包括預留一億支持舉辦更多國際盛事,旅發局會有逾2.5億元推廣香港,包括香港首次舉辦的「香港流行文化節」。此外,香港美酒佳餚巡禮、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香港單車節及七人攬球賽、巴塞爾藝術節等,會續舉辦。陳茂波指,會政府會繼續與貿發局合辦年度高峯論壇,大力宣傳香港作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和重要節點。並會向旅發局額外撥款約二億元,讓其加大力度爭取更多不同規模及類型的國際會議與展覽在港舉行,涵蓋金融、創科和醫學等範疇,吸引高增值旅客,令香港成為區內首選會展旅遊目的地。金管局下月會聯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在港舉辦銀行監管國際會議,並正與國際清算銀行商討於下半年在港舉辦中央銀行行長會議。至於在去年十一月首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峯會,今年會再度舉辦,展示香港的獨特優勢及投資環境。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陳茂波公布,今年將會繼續派發消費券,不過金額就減少一半只有5000元,最快4月可取上期3000元,餘額今年年中發放。政府亦將「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延長至今年10月底,為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以每月500元為上限。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陳茂波公布,今年將會繼續派發消費券,不過金額就減少一半只有5000元,最快4月可取上期3000元,餘額今年年中發放。政府亦將「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延長至今年10月底,為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以每月500元為上限。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陳茂波公布寬減2022/23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6000元,全港190萬名納稅人受惠。有關扣減會在2022/23課稅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反映。政府收入將減少85億元。另會寬減23/24年度首兩季的差餉,住宅物業以每戶每季1000元為上限,估計涉及303萬個住宅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52億元。
陳茂波宣布減免100%利得稅,上限6000元,約13萬4000個企業受惠,料少收7.2億稅收。另會減免首兩季非住宅物業差餉每戶每季1000元,約43萬戶受惠,料少收7.4億稅收。7月起,寬減現時適用於政府處所合資格租戶、地政總署轄下合資格短期租約及豁免書的百分之五十租金和費用,為期六個月至今年年底。政府收入將減少約10億元。政府又會向合資格客運營辦商和持牌旅行代理商提供百分百貸款擔保,預計共涉及約27億元的貸款擔保額,並有望於今年四月內推出,計劃詳情稍後公布。
陳茂波宣布減免100%利得稅,上限6000元,約13萬4000個企業受惠,料少收7.2億稅收。另會減免首兩季非住宅物業差餉每戶每季1000元,約43萬戶受惠,料少收7.4億稅收。7月起,寬減現時適用於政府處所合資格租戶、地政總署轄下合資格短期租約及豁免書的百分之五十租金和費用,為期六個月至今年年底。政府收入將減少約10億元。政府又會向合資格客運營辦商和持牌旅行代理商提供百分百貸款擔保,預計共涉及約27億元的貸款擔保額,並有望於今年四月內推出,計劃詳情稍後公布。
2023/24年度預計潛在土地供應可建逾2萬個單位,未來5年提供可興建不少於7.2萬個私營房屋單位土地。已覓得足夠土地興建約36萬個公屋單位。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税階,即日調整。
2023/24年度預計潛在土地供應可建逾2萬個單位,未來5年提供可興建不少於7.2萬個私營房屋單位土地。已覓得足夠土地興建約36萬個公屋單位。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税階,即日調整。
搶人才方面,今次財政預算案提及「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以進一步豐富人才庫及吸引更多新資金落戶香港,申請人須將一定金額的資產,投放在本地市場,但不包括物業投資,通過審批後,便可來港居住及發展。
搶人才方面,財政預算案提及「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以進一步豐富人才庫及吸引更多新資金落戶香港,申請人須將一定金額的資產,投放在本地市場,但不包括物業投資,在通過審批後,便可來港居住及發展。
預算案提到,青年是香港的未來,政府致力讓年輕一代看到向上流動的機會,助他們追夢。政府亦促進關愛共融,加強支援婦女、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居家安老、照顧者等。
政府亦會繼續提升公營醫療服務,尤其注重基層醫療健康,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發展,並為市民健康着想,調高煙草稅。
政府指會在新能源運輸、減廚餘和鄉郊保育等範疇,加強統籌和推動深度減碳,以應對氣候變化。
財政預算案中談及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同時可釋放更多土地資源,為市民創造更多優質生活空間,政府正積極推展相關工作。為滿足長遠發展所帶來的運輸及物流需求,政府亦推動建造業創新科技應用。 此外,推動漁農業界升級轉型、邁向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長遠可提升本地漁農產品質量、生產力和產值。
港府將推動「機場城市」發展策略,以航空為核心,結合新發展和新功能,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政府亦會成立專責小組,推動國際高端航運服務業,並提出行動綱領。
預算案指,國家通過資本市場引導資金有效配置,以及互惠共贏的發展模式,為香港帶來龐大機遇,更凸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此外,香港作為領先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將繼續領導國際市場的人民幣資金管理及投資,並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預算案指,國家通過資本市場引導資金有效配置,以及互惠共贏的發展模式,為香港帶來龐大機遇,更凸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此外,香港作為領先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將繼續領導國際市場的人民幣資金管理及投資,並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陳茂波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充滿創新活力,且兼備完整、高質的產業鏈,與香港經濟互補性強。香港的貿易、知識產權貿易、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外文化藝術交流,若與灣區內兄弟城市「強強聯手」,定能取得水平更高、領域更廣的發展。
陳茂波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充滿創新活力,且兼備完整、高質的產業鏈,與香港經濟互補性強。香港的貿易、知識產權貿易、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外文化藝術交流,若與灣區內兄弟城市「強強聯手」,定能取得水平更高、領域更廣的發展。
財政預算案中指,要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發揮好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優勢,除加強與內地及海外的合作,也要善用內地龐大的市場規模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優勢,結合政產學研的力量,讓科研成果商品化。
要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發揮好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優勢,除加強與內地及海外的合作,也要善用內地龐大的市場規模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優勢,結合政產學研的力量,讓科研成果商品化。
香港進入由治及興的新里程,政府會更好結合「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在數碼經濟、第三代互聯網(Web3) 、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引進企業、匯聚人才等範疇,推動經濟朝高質量發展。

 

香港進入由治及興的新里程,政府會更好結合「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在數碼經濟、第三代互聯網(Web3) 、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引進企業、匯聚人才等範疇,推動經濟朝高質量發展。
{{item.text}}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立法會宣讀新一屆財政預算案,主題為「穩中躍進 共拓繁榮新願景」。

財政預算案重點如下:(文字直播)

預測今年香港經濟明顯反彈,全年實質增長3.5%至5.5%,通脹率2.5至2.9%。

預測香港2024年至2027年經濟增長平均每年3.7%,高於疫情前10年,每年約2.8%的增長趨勢

重點紓困措施:

– 推出新一輪消費券,向每名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兩期發放總額5000元的電子消費券,4月先向已登記市民發放3000元,餘額年中發放

– 寬減100%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上限6000元,料190萬名納稅人受惠,政府收入減少85億元

– 寬減2023/24年度首兩季住宅物業差餉,每戶每季上限1000元,料涉303萬個住宅物業,政府收入減少52億元

– 為每個住宅用戶戶口提供1000元電費補貼,涉29億元開支,逾290萬住宅用戶受惠;每月50元電費紓緩金延長至2025年年底,涉及約35億元

– 額外發放半個月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傷殘津貼、在職家庭津貼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

– 為學校考生代繳中學文憑試考試費

–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門檻由400元降至200元、每月補貼上限500元的臨時特別措施延長至今年10月,估計每月惠及約380萬名市民,額外支出約10.8億元

– 2023/24課稅年度起,子女基本免稅額及初生嬰兒額外免稅額由12萬元增至13萬元,估計惠及32.4萬名納稅人,每年稅收減少6.1億元

 

大型國際活動

 

-旅發局逾2.5億元推廣香港,包括港首次舉辦「香港流行文化節」。酒佳餚巡禮、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香港單車節及七人攬球賽、巴塞爾藝術節等會繼續舉辦

-續與貿發局合辦年度高峯論壇,大力宣傳香港「一帶一路」功能平台

-向旅發局額外撥款約二億元,加大力度爭取更多國際會議與展覽在港舉行,涵蓋金融、創科和醫學等範疇,吸引高增值旅客

-金管局下月聯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在港舉辦銀行監管國際會議

-正與國際清算銀行商討下半年在港舉辦中央銀行行長會議

-去年首辦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峯會,今年再舉辦

 

支援企業

– 寬減100%利得稅,上限6000元,料13.4萬家企業受惠,政府收入減少7.2億元

– 寬減2023/24年度首兩季非住宅物業差餉,每戶每季上限1000元,料涉43萬個物業,政府收入減少7.4億元

– 延長「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各項擔保產品的申請期限至明年三月底

– 向合資格客運營辦商和持牌旅行代理商提供百分百貸款擔保,預計共會涉及約27億元的貸款擔保額,有望於今年四月內推出

– 將今年三月底完結的「旅行社鼓勵計劃」延長三個月

– 向「旅行社資訊科技發展配對基金計劃」注資三千萬元,鼓勵業界利用科技升級轉型

– 建議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再注資5億元

 

創科

– 預留約2億元提升「智方便」平台的運作

– 撥款5000萬元加速推動第三代互聯網(Web3)生態圈的發展,包括舉辦國際大型研討會,讓業界和企業更掌握前沿發展,推動跨界別業務合作,並舉辦更多青年工作坊。

– 預留30億元發展人工智能等研究工作

 

吸引企業與人才

– 引入公司遷冊機制,便利在外地註冊的公司,特別是業務以亞太區為核心的企業,將註冊地遷至香港

– 引入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人須將一定金額的資產投放在本地市場,但不包括物業投資,在通過審批後,便可來港居住及發展。

 

金融

– 下年度發行不少於500億元銀色債券及150億元綠色零售債券

 

文化藝術

– 撥款2000萬元舉辦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

– 建議自下一財政年度開始的五年共撥出1.35億元,支持香港表演藝團和藝術家到大灣區參與演出及創作,預計每年將有一千名本地藝術家參與,吸引四萬名區內觀眾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討論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作的工作報告。會議亦討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稿,決定根據這次會議討論的意見,進行修改後,將文件稿提請二十屆二中全會審議。

會議又討論向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建議人選,和向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建議人選。


外交部今日舉辦藍廳論壇,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闡釋全球安全倡議的核心理念和原則,明確了重點合作方向和平台機制。文中指,支持通過對話談判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等熱點問題。外交部長秦剛表示,文件展現中方對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擔當、對守護全球安全的堅定決心。

《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提出中方在全球安全的「六個堅持」,包括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

文件提出20項重點對外合作方向,包括支持通過對話談判,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等熱點問題;加強海上對話交流和務實合作,妥善處理海上分歧;堅決維護「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共識,加強核武器國家對話合作,降低核戰爭風險;支持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格局。

文件又提出,加強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領域國際安全治理,預防和管控潛在安全風險;加強外空領域國際合作,堅決反對外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

文件支持世衛在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中發揮領導作用,有效統籌、調動全球資源,共同應對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全球性重大傳染病;維護全球糧食和能源安全,避免將糧食安全問題政治化、武器化。

秦剛指安全不應由個別國家說了算

中方亦會參與合作平台和機制,包括透過聯合國和相關機構,圍繞和平與安全問題廣泛討論溝通;透過上合組織、金磚合作等,開展安全合作。中方將適時舉辦全球安全倡議高級別活動,加強安全領域政策溝通,促進政府間對話合作,並圍繞應對反恐、網絡、生物、新興科技等領域安全挑戰,搭建更多國際交流合作平台和機制。

秦剛指,安全是世界各國的權利,不是某些國家獨享的專利,更不應由個別國家說了算,又指來自外部、對中國的打壓遏制不斷升級,對中國的主權和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中方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冷戰思維等,亦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政,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國際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