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食博覽、家電家品博覽,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正式揭幕。此外,由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聯同貿發局與八大科研機構籌辦的國際現代化中醫藥及健康產品會議(中醫藥會議)亦於8月11至12日舉行。

美食博覽 (8月11至15日):呈獻環球特色美食 星級名廚展現非凡廚藝
美食博覽分為「公眾館」、「尊貴美食區」以及「貿易區」三部分。連續五天開放的「公眾館」(8月11至15日) 展示世界各地的特色美食及飲品,包括於美食博覽作首次發售的真正樹上熟貓山王冰皮月餅及果肉 ;台灣人氣「KiKi麵店(KiKi茶)」推出的「KiKi嘗.月」奶皇月餅禮盒、醬料及預製茶等 ;採用獨有純素蛋白質配方製成的純植物蟹餅;全城熱賣且風靡一時的無激素鷓鴣等。

「公眾館」內的「美食薈萃廊」則網羅20多個知名品牌,包括美心、大班、日清、壽桃、道地、萬洲國際、美而廉、安記海味等,為市民帶來更多優質選擇。另外,三個中國內地展團透過本地代表參展,包括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重慶市。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會展示傳統美食吳常昌玉林牛巴, 而重慶市商務委員會則呈獻當地特色小吃及火鍋調料等。

深受歡迎的「尊貴美食區」會一連四天 (8月11至14日) 向公眾開放,展示亞洲及歐美的頂級佳餚。展區一共設有六大主題區,分別為「亞洲.料理」、「歐美.戀饌」、「甜藝.閒情」、「綠色.味力」、「咖啡.醇香」,以及今年新設的「啤酒.暢飲」。特色產品包括:為紀念鐡甲萬能俠50週年而開發的限量版紅酒;來自日本青森縣、擁有76年歷史的「二階堂本店」青森蘋果寶石果凍;方便攜帶的澳洲產嘉拉蜂蜜條;嚴選本地蜂場龍眼蜜配合現代釀酒技術釀造的蜂蜜酒 ;即開即食西班牙片裝風乾和牛等。

「貿易區」一連開放三天 (8月11日至13日),匯聚超過100家展商,設有四個地區展館,包括中國內地多個省份如浙江、黑龍江、湖北,及以網上形式參展的四川展館。精選產品包括浙江的青梅果酒、黑龍江的五常大米、湖北的神農百花蜜、四川的鮮花椒油等。三日展期同時開放予業內及公眾持票人士參觀。

今年美食博覽特別邀請13位星級名廚進行25道菜的烹飪示範 (8月11至14日),當中包括帝苑酒店中菜行政總廚何偉成、香港沙田凱悅酒店中菜總廚何振雄、阿鴻小吃創辦人黎偉鴻以及1111行政主廚梁國威等。

其他精彩活動包括:

  • 名廚示範「少鹽少糖」食譜,鼓勵都市人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8月12日)
  • 有趣教學分享:中日米酒大比拼 (8月11日)、單一麥芽威士忌工藝 (8月13日)
  • 咖啡沖煮大賽備戰及沖煮心得 (8月12日)
  • 多項活動探討不同主題,包括:食品檢測和認證服務 (8月11日)、疫情期間的健康食品支援方案 (8月12日)、應用於食品器具的創新硬塗層技術 (8月12日)、星級有營食肆推介 (8月11至12日)、益生菌 (8月12日),以及血管清道夫 (8月14日) 等議題
    資深傳媒人陳圖安 (安哥) 主持「名廚對話」,由3位城中名廚分享煮食、飲食心得及挑選食材秘訣等 (8月13日)
  • 家電.家品.博覽 (8月11至15日):匯聚智能家電家品 打造理想智能家居

至於家電.家品.博覽一連五天舉行,展示各式各樣的智能家居、家具、廚房電器、廚具、餐具及家庭用品,當中品牌專區「家之選大道」匯聚接近40家展商及多個時尚生活品牌,包括煤氣公司、德國孖人牌、樂信牌、雅芳婷、Tiger、德國寶及張小泉等。博覽呈獻多款創新產品,包括採用美國太空總署 (NASA) 技術開發的防疫殺菌空氣淨化機 、由香港研發內建AI營養師的氣酮機、可進行自主導航及自動返回的迷你抹窗機械人、能夠同時針對兩個部位進行治療的8頭EMS溫熱電療儀等。

此外,香港傢俬裝飾廠商總會展團會展示不同的家居設計方案,將科技融入生活,打造獨一無二的理想家居。特別推介「創藝坊」展區,來自50多間年青初創企業展示多款文創產品,包括以檀木打造的手工眼鏡、採用歐洲樺木製作的實木手搖磨豆機 、以及味道為人熟悉,造型逼真又驚喜的凍檸茶手造蠟燭等,展現不一樣的文化氣息。

美與健生活博覽 (8月11至15日):多款人氣美妝及適健產品 保持內外健康
美與健生活博覽除設有香港美容業總會、香港美髮美容業商會、國際美容健康總聯合會及香港化粧品同業協會四大展團外,還有新參展的香港健美健身總會以及國際美業評審總會展團,展示一系列美妝及適健產品,滿足追求健康生活的消費者。當中特色產品包括:韓國專業級Soak-Off Gel甲油品牌DGEL的「迪士尼Trendy Color Gel」;採用獨創有機花果配方的360有機仙果淨能卸妝水 、採用13項專利成分的祛濕排毒急救體驗套裝、結合生物力學及運動力學原理設計的全效型運動鞋墊 、任何時間都可以進行的全方位家居健身器 等。另外,美容及養生美食專家Yoko Tsang亦會到場分享護膚 「新常態」 (8月14日),同日香港健美健身總會亦會進行2022香港健美錦標慈善公開賽「慶回歸盃」預演。

香港國際茶展 (8月11至13日):特色茶葉茶具 推廣茶藝之道
香港國際茶展帶來多款優質特色茶葉,包括創新及改良過去經典產品風格而生產的雲南大益茶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的普洱生熟茶餅、採用優質原料及傳統工藝發酵的百年普洱茶及古樹茶 。國際茶展亦有多項精彩活動,包括金茶王帶來的「沖出香港情懷 – 港式奶茶」」工作坊 (8月13日)、青年茶道分享 (8月13日) 及有關「數據茶療」的分享會 (8月12日)。

今年的香港國際茶展及美食博覽貿易區均採用全新融合展覽模式「 EXHIBITION+」(展覽+)舉行,讓世界各地的採購商可透過實體展覽及網上平台同步洽商。未能親臨現場的展商及買家可於展前七天開始透過「商對易」 (Click2Match) 智能配對平台,檢視人工智能推薦、主動搜尋合作夥伴,以及邀約對方進行視像會議。

國際現代化中醫藥及健康產品會議 (8月11至12日):多位重量級講者 分享專業知識
由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聯同貿發局及八大科研機構攜手籌辦的國際現代化中醫藥及健康產品會議於8月11及12日一連兩天舉行,為業界提供專業中醫藥資訊。今年會議主題為「中藥創新藥物研發及臨床研究」,請來17位重量級講者,包括美國、澳洲、奧地利、德國、日本、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專家,集中討論中西藥結合研究的成果及分享成功個案。會議以實體及網上混合模式舉行,促進與會人士與講者的交流。參與會議的香港註冊中醫師更可申請「香港註冊中醫師進修學分證書」。

支援電子消費券支付 多買多賞大抽獎送出豐富禮品
第二階段電子消費券剛於早前派發,貿發局積極鼓勵展商採用電子支付系統,獲取更多商機,當中九成受訪展商支援至少一項電子消費券支付方式,方便市民於會場內使用消費券。大會亦與直播平台LOOPLIVE合作,新增「睇直播,買『正』貨」活動,KOL會於展覽期間 (8月11至15日) 以LOOPLIVE應用程式作直播,介紹特色產品和提供多項購物優惠。

另外,展會期間每日會舉行多買多賞幸運大抽獎。獎品包括家庭用品、護膚產品、各式美食、健康用品、健身課程等。只要憑單一收據消費滿HK$200元即可參與抽獎一次,每張收據上限抽獎五次,消費愈多,中獎機會愈大。

大會繼續推出「8月食.住.買」網頁,讓大眾緊貼最新的購物資訊及各種快閃優惠,包括HK$1的雞煲、鮑魚麵禮盒、榴槤冰皮月餅等,大家可預先下載近200張電子優惠券,盡享各項精彩優惠。

防疫安排禁試食
為了保障展商及入場人士的安全和健康,大會實施多項防疫措施,包括要求所有進場人士佩戴口罩,展場範圍(包括展位內)不可飲食或提供試食。會場入口會設置體溫檢測站量度進場人士的體溫,場內有多個位置提供酒精搓手液,大會亦會加強現場參展攤位及會場的消毒和清潔。所有訪客必須使用「安心出行」及符合「疫苗通行證」的要求方可進場。

八月展覽會場將不設實體門票銷售,改為在主要入口讓參觀人士以八達通即時付費入場。大會將繼續推出「上午進場票」及「晚間進場票」優惠,以疏導人流。

攝:Teddy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接受彭博訪問稱,香港可考慮對內地購房者免徵雙倍印花稅(DSD)。財政司司長辦公室發言人表示,針對有報道指政府考慮放寬物業印花稅,澄清沒有相關討論,並明確指出沒有任何相關計劃。葉劉淑儀其後接受商台訪問時表示,有關建議屬新民黨的意見,將在《施政報告》諮詢期間提出。

彭博報道刊登後, 港主要地產股早上一度向好,至政府當局發聲明澄清,地產股升幅隨即收窄。

葉劉淑儀表示,新民黨一直收到內地來港專才的訴求,希望在未取得永久居留權前,可以與香港居民一樣,獲豁免繳付雙重印花稅。


香港天文台周二(9日)上午11時25分改發3號強風信號。天文台指,3號風球會最少維持至下午6時,隨後會否發出更高的信號,要視乎熱帶低氣壓的強度變化及本地風力變化。教育局宣佈,幼稚園、肢體傷殘兒童學校及智障兒童學校停課。至於澳門氣象局,則於上午11時半改發3號風球。

 

下午2時,位於南海中部的熱帶低氣壓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南約560公里,即在北緯17.4度,東經113.0度附近,預料向北移動,時速約18公里,移向廣東西部至海南島一帶,並逐漸增強。

截至下午1時45分,塔門、大老山及長洲過去一小時,分別錄得的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63、60及51公里,最高陣風分別為每小時84、88及80公里。

與該熱帶低氣壓相關的廣闊外圍雨帶正影響南海東北部及廣東沿岸,本港普遍吹強風,離岸及高地間中吹烈風。天文台預測香港周二(9日)有驟雨、雷暴及猛烈陣風,雨勢有時頗大。天文台亦上調風力預測,料周三(10日)吹東至東南風6至7級,初時離岸及高地達8級。

至於澳門氣象局預測,改發8號風球機會中等至偏高,可能於傍晚或晚間改發。藍色風暴潮警告已發出。


近期香港瘧疾輸入個案急增。醫院管理局透露,再新增兩宗瘧疾確診,令上月至今累計達77宗瘧疾個案,其中有兩名男病人死亡。截至周一(8日)中午有47人在公立醫院留醫,包括45男2女,當中2人病情嚴重,其餘穩定。

據悉,當局在機場篩查時,發現上周五(5日)從非洲抵港的一航班中,近百乘客中有逾30人驗出瘧疾,部分人曾於非洲接受治療,並出現徵狀,分別被送往不同公立醫院,包括瑪嘉烈醫院、廣華醫院、伊利沙伯醫院、瑪麗醫院等。

甚麼是瘧疾?
瘧疾其實是寄生蟲感染,由瘧原蟲屬的惡性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卵狀瘧原蟲、間日瘧原蟲及諾氏瘧原蟲入侵人體所引致,當中以惡性瘧原蟲及間日瘧原蟲較常見。瘧疾常見於氣候溫暖的地區,例如非洲、南美洲、中東、東南亞等地。

瘧疾有甚麼症狀?
瘧疾的潛伏期大約7至30天,患者通常有發燒、發冷、頭痛、肌肉疼痛、乏力、咳嗽、嘔吐、腹瀉等,與感冒十分相似,因此易令人掉以輕心。如果沒有及時診治,會出現併發症如神經反應異常、貧血、痙攣、血液循環系統衰竭、肺水腫、器官衰竭及昏迷,甚至死亡。

瘧疾
現時瘧疾主要流行於非洲、南美洲、中東及東南亞地區。

瘧疾如何傳播?
雖然瘧疾可致命,但毋須過分擔心,因為此病主要透過受感染的雌性瘧蚊傳播。即當雌性瘧蚊叮咬過瘧疾患者,惟只有當蚊受到感染後,再去叮咬其他人,才會傳播開去,而不會直接人傳人;至於相關的蚊種,香港只有於2021年於大欖涌水塘附近發現過,過去10年並未在香港市區發現過,因此在港傳播風險非常低,當局亦會在檢疫酒店等有關地加強滅蚊工作。除蚊叮咬外,有可能傳播的途徑包括輸入受感染的血液或血液製品、器官移植、共用刺針或針筒,及由母親傳染胎兒。

瘧疾治療方法?
視乎患者的嚴重程度和寄生蟲類型,會採取不同的治療,例如惡性瘧原蟲會主要使用羥氯奎寧,如出現抗藥性會轉用青蒿素聯合治療;醫生亦會根據需要作支援性治療,以紓緩患者的症狀。

預防方法?
香港並沒有預防瘧疾的疫苗,所以主要預防方法為避免被蚊叮咬:穿著寬鬆、淺色長袖上衣及長褲,於外露皮膚上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驅蚊劑;如果前往瘧疾流行的地區,應出發前最少6星期先諮詢醫生意見,在需要時獲取預防瘧疾的藥物,並依時服用。應住宿於裝有空調或蚊網的地方,或者使用蚊帳及殺蚊噴劑。


港府公佈最新海外抵港人士檢疫安排,由本周五(12日)起,檢疫期由7天改為「3+4」,即3天酒店檢疫及4天醫學監察。醫學監察期間的市民可外出,惟禁入餐廳酒吧等。政府又交代新檢疫方案需配合「紅黃碼」,海外及台灣人士周五起抵港後,會續於機場接受檢測,除確診者獲發「紅碼」,其餘陰性結果者可入住檢疫酒店3天,並獲發「黃碼」,完成3天檢疫後若繼續檢測呈陰性,檢疫人士可離開酒店,轉為4天醫學監測,期間須每天接受快測,並於抵港後第4、6、9日接受核酸檢測。獲發黃碼的市民不可進入須主動查核「疫苗通行證」的處所,包括食肆、酒吧、健身室、派對房間、美容院等,亦不可進入安老院舍、殘疾院舍及指定醫務處所,外出時不能參與除口罩活動,若每天快測呈陰性,則仍可乘搭交通工具、上班、進出商場、百貨公司及街市。
港府公佈最新海外抵港人士檢疫安排,由本周五(12日)起,檢疫期由7天改為「3+4」,即3天酒店檢疫及4天醫學監察。醫學監察期間的市民可外出,惟禁入餐廳酒吧等。政府又交代新檢疫方案需配合「紅黃碼」,海外及台灣人士周五起抵港後,會續於機場接受檢測,除確診者獲發「紅碼」,其餘陰性結果者可入住檢疫酒店3天,並獲發「黃碼」,完成3天檢疫後若繼續檢測呈陰性,檢疫人士可離開酒店,轉為4天醫學監測,期間須每天接受快測,並於抵港後第4、6、9日接受核酸檢測。獲發黃碼的市民不可進入須主動查核「疫苗通行證」的處所,包括食肆、酒吧、健身室、派對房間、美容院等,亦不可進入安老院舍、殘疾院舍及指定醫務處所,外出時不能參與除口罩活動,若每天快測呈陰性,則仍可乘搭交通工具、上班、進出商場、百貨公司及街市。
港府公佈最新海外抵港人士檢疫安排,由本周五(12日)起,檢疫期由7天改為「3+4」,即3天酒店檢疫及4天醫學監察。醫學監察期間的市民可外出,惟禁入餐廳酒吧等。政府又交代新檢疫方案需配合「紅黃碼」,海外及台灣人士周五起抵港後,會續於機場接受檢測,除確診者獲發「紅碼」,其餘陰性結果者可入住檢疫酒店3天,並獲發「黃碼」,完成3天檢疫後若繼續檢測呈陰性,檢疫人士可離開酒店,轉為4天醫學監測,期間須每天接受快測,並於抵港後第4、6、9日接受核酸檢測。獲發黃碼的市民不可進入須主動查核「疫苗通行證」的處所,包括食肆、酒吧、健身室、派對房間、美容院等,亦不可進入安老院舍、殘疾院舍及指定醫務處所,外出時不能參與除口罩活動,若每天快測呈陰性,則仍可乘搭交通工具、上班、進出商場、百貨公司及街市。
港府公佈最新海外抵港人士檢疫安排,由本周五(12日)起,檢疫期由7天改為「3+4」,即3天酒店檢疫及4天醫學監察。醫學監察期間的市民可外出,惟禁入餐廳酒吧等。政府又交代新檢疫方案需配合「紅黃碼」,海外及台灣人士周五起抵港後,會續於機場接受檢測,除確診者獲發「紅碼」,其餘陰性結果者可入住檢疫酒店3天,並獲發「黃碼」,完成3天檢疫後若繼續檢測呈陰性,檢疫人士可離開酒店,轉為4天醫學監測,期間須每天接受快測,並於抵港後第4、6、9日接受核酸檢測。獲發黃碼的市民不可進入須主動查核「疫苗通行證」的處所,包括食肆、酒吧、健身室、派對房間、美容院等,亦不可進入安老院舍、殘疾院舍及指定醫務處所,外出時不能參與除口罩活動,若每天快測呈陰性,則仍可乘搭交通工具、上班、進出商場、百貨公司及街市。
港府公佈最新海外抵港人士檢疫安排,由本周五(12日)起,檢疫期由7天改為「3+4」,即3天酒店檢疫及4天醫學監察。醫學監察期間的市民可外出,惟禁入餐廳酒吧等。政府又交代新檢疫方案需配合「紅黃碼」,海外及台灣人士周五起抵港後,會續於機場接受檢測,除確診者獲發「紅碼」,其餘陰性結果者可入住檢疫酒店3天,並獲發「黃碼」,完成3天檢疫後若繼續檢測呈陰性,檢疫人士可離開酒店,轉為4天醫學監測,期間須每天接受快測,並於抵港後第4、6、9日接受核酸檢測。獲發黃碼的市民不可進入須主動查核「疫苗通行證」的處所,包括食肆、酒吧、健身室、派對房間、美容院等,亦不可進入安老院舍、殘疾院舍及指定醫務處所,外出時不能參與除口罩活動,若每天快測呈陰性,則仍可乘搭交通工具、上班、進出商場、百貨公司及街市。
港府公佈最新海外抵港人士檢疫安排,由本周五(12日)起,檢疫期由7天改為「3+4」,即3天酒店檢疫及4天醫學監察。醫學監察期間的市民可外出,惟禁入餐廳酒吧等。政府又交代新檢疫方案需配合「紅黃碼」,海外及台灣人士周五起抵港後,會續於機場接受檢測,除確診者獲發「紅碼」,其餘陰性結果者可入住檢疫酒店3天,並獲發「黃碼」,完成3天檢疫後若繼續檢測呈陰性,檢疫人士可離開酒店,轉為4天醫學監測,期間須每天接受快測,並於抵港後第4、6、9日接受核酸檢測。獲發黃碼的市民不可進入須主動查核「疫苗通行證」的處所,包括食肆、酒吧、健身室、派對房間、美容院等,亦不可進入安老院舍、殘疾院舍及指定醫務處所,外出時不能參與除口罩活動,若每天快測呈陰性,則仍可乘搭交通工具、上班、進出商場、百貨公司及街市。
港府公佈最新海外抵港人士檢疫安排,由本周五(12日)起,檢疫期由7天改為「3+4」,即3天酒店檢疫及4天醫學監察。醫學監察期間的市民可外出,惟禁入餐廳酒吧等。政府又交代新檢疫方案需配合「紅黃碼」,海外及台灣人士周五起抵港後,會續於機場接受檢測,除確診者獲發「紅碼」,其餘陰性結果者可入住檢疫酒店3天,並獲發「黃碼」,完成3天檢疫後若繼續檢測呈陰性,檢疫人士可離開酒店,轉為4天醫學監測,期間須每天接受快測,並於抵港後第4、6、9日接受核酸檢測。獲發黃碼的市民不可進入須主動查核「疫苗通行證」的處所,包括食肆、酒吧、健身室、派對房間、美容院等,亦不可進入安老院舍、殘疾院舍及指定醫務處所,外出時不能參與除口罩活動,若每天快測呈陰性,則仍可乘搭交通工具、上班、進出商場、百貨公司及街市。
港府公佈最新海外抵港人士檢疫安排,由本周五(12日)起,檢疫期由7天改為「3+4」,即3天酒店檢疫及4天醫學監察。醫學監察期間的市民可外出,惟禁入餐廳酒吧等。政府又交代新檢疫方案需配合「紅黃碼」,海外及台灣人士周五起抵港後,會續於機場接受檢測,除確診者獲發「紅碼」,其餘陰性結果者可入住檢疫酒店3天,並獲發「黃碼」,完成3天檢疫後若繼續檢測呈陰性,檢疫人士可離開酒店,轉為4天醫學監測,期間須每天接受快測,並於抵港後第4、6、9日接受核酸檢測。獲發黃碼的市民不可進入須主動查核「疫苗通行證」的處所,包括食肆、酒吧、健身室、派對房間、美容院等,亦不可進入安老院舍、殘疾院舍及指定醫務處所,外出時不能參與除口罩活動,若每天快測呈陰性,則仍可乘搭交通工具、上班、進出商場、百貨公司及街市。

 

{{item.text}}

港府「應對疫情指導及協調組」周一(8日)首次召開記者會,行政長官李家超宣佈更新檢疫安排,由海外及台灣經機場抵港人士的七天酒店檢疫安排,將由周五(12日)起,放寬為俗稱「3+4」的三天酒店檢疫及四天醫學觀察,而醫學觀察可於家居或普通酒店進行。

李家超稱,抵港人士在醫學監察期間可以外出,但不能進入需主動審核「疫苗通行證」的表列處所,包括食肆、酒吧酒館、健身中心、美容院、遊戲機中心、遊樂場所、室內公眾娛樂場所及派對房間等,亦不能進入安老院、殘疾人士院舍、學校,以及指定醫務處所。

他說,接受醫學監察的人士,在每日快速檢測陰性下,可以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上班,或進入商場、百貨公司和街市等,但外出期間不能參與任何除下口罩的活動。

他又指,新的「3+4」檢疫方案將配合「紅黃」碼推行,並設核酸檢測要求,檢測陽性的抵港人士會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中獲發「紅碼」,檢測陰性就會獲發「黃碼」;到完成隔離檢疫後,二維碼會自動轉為正常的「藍碼」。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一直關注輸入個案,並分析抵港確診時間數據,顯示個案潛伏期短、發病時間早。數據顯示有4%抵港旅客確診,當中有一半能在機場「檢測待行」時發現,在酒店檢疫第2日的檢測,能累計找出8成確診個案,在3日酒店檢疫後,只發現少於1%的確診個案。

盧寵茂認爲,抵港旅客確診風險與本地水平相若,比密切接觸者檢疫期間確診比率更低,因此維持7日檢疫期是不符合成本效益,不利香港連接國際。

已完成三日檢疫旅客可提前離開酒店

醫務衛生局副秘書長馮浩賢表示,抵港旅客不需要更改酒店預約,可以事前的文件入境,在酒店完成三日檢疫獲陰性檢測結果,就可提前離開。他強調,酒店要嚴守防疫限制,預料處理離開旅客需時,旅客要耐心等候。

至於星期五(12日)前,已於酒店完成三天檢疫及所有檢測的旅客,未來數天可陸續有序提前離開酒店,酒店會退回餘下檢疫日子的費用。


全球權威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NEJM)日前發表一篇由內地與新加坡科學家合撰的文章,稱在中國山東和河南兩地發現一種可感染人類的全新動物源性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作者將其命名為瑯琊病毒(Langya henipavirus,LayV)。目前內地已有35人染疫,基因檢測顯示,鼩鼱可能是病毒的天然宿主。

研究指出,一種新發現的、可能來自動物的亨尼帕病毒與一些發熱性病例有關,感染者症狀包括發燒、乏力、咳嗽、厭食、肌痛、噁心等。專家表示,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的病例並不致命或非常嚴重,應對這種新病毒應當保持警惕,但毋須感到恐慌。

亨尼帕病毒是亞太地區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新興病因之一。該病毒屬目前已知有兩種病毒可感染人類:分別是亨德拉病毒 (Hendra virus, HeV,最早在澳洲的亨德拉報告) 和尼帕病毒 (Nipah virus, NiV,最早在馬來西亞尼帕報告)。這兩種病毒的天然宿主都是果蝠。兩種病毒均會引起動物和人類的嚴重疾病,被列為生物安全四級病毒,病死率在40%至75%之間。

不過,科學家們在蝙蝠、囓齒動物和鼩鼱(一種尖鼠科哺乳動物)中也發現了其他相關的亨尼帕病毒。在上述研究中,科學家們在對中國東部近期有動物接觸史的發熱患者的哨點監測期間,通過高通量測序和病毒分離,在一名患者的咽拭子樣本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亨尼帕病毒,並命名為瑯琊病毒(LayV)。

進一步調查在中國山東和河南兩地發現35宗急性LayV感染患者,其中26宗僅感染LayV(未檢測到其他病原體),他們的臨床症狀有發燒(100%)、乏力(54%)、咳嗽(50%)、厭食(50%)、肌痛(46%)、噁心(38%)、頭痛(35%)、嘔吐(35%),並伴有血小板減少(35%)、白細胞減少(54%)以及肝功能受損(35%)和腎功能受損(8%)等。

而研究人員在研究的25種野生小哺乳動物中,主要在鼩鼱體內檢測到LayV的RNA(71/262 [27%]),意味鼩鼱可能是LayV的天然宿主。

未確定LayV可否人傳人

對於9名患者與15名密切接觸家庭成員的追蹤均未發現LayV的密切接觸傳播,但研究者也承認,由於樣本量太小,無法確定LayV的人際傳播狀況。對於亨尼帕病毒,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一旦出現疑似病例,應盡快實施隔離,並採取感染控制措施,立即通知公共衛生當局。


人氣組合MIRROR上周四(7月28日)於紅館舉行第四場演唱會發生嚴重意外,一塊電子螢幕從高處墮下,壓傷3名舞蹈員,其中李啟言(阿Mo)仍於深切治療部留言,情況危殆,維生指數穩定。事隔逾一周,MIRROR 經理人黃慧君(花姐)於社交網站首度開腔回應事件,花姐明言「一定會撐住」,而Anson Lo亦表示「一定會勇敢嘗試走岀來」。

花姐留言表示:「這幾天,看到自己的脆弱,感謝家人陪伴,感謝公司上上下下為我們奔波,感謝朋友和鏡粉的慰問。祈求Ah Mo,峯和他們的家人,dancers 們可以早日渡過這個難關。MIRROR和我一定會撐住。」她更貼上MIRROR歌曲《ONE AND ALL》的歌詞。

 

Anson Lo則上載自己的黑白背影照,留言說:

「各位對不起
讓您們擔心了一整個星期
每天我都在嘗試冷靜、沉澱
此刻 沒有什麼比起阿Mo、阿峯、Zisac和其他Dancer朋友們所處的逆境來得重要
每一日依然期盼着奇蹟會岀現

好想和您們說一聲
謝謝
謝謝您們仍然守候著我們
希望大家繼續集氣去支持和陪伴每一位受傷的舞者
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事情

為了您們
為了台上每一位表演者
我一定會勇敢嘗試走岀來的」

MIRROR 12子於意外發生後暫停手頭上的工作,有傳於一間酒店「避靜」及將停工兩個月,更除取消原定本月底於日本舉行的大型音樂節「SUMMER SONIC 2022」的演出。

此外,ViuTV跳舞節目《Flat Out》(原名《War of Dance》),有指高層和製作組經商討後認為推出該節目會引起「公關災難」,故經過商討後決定抽起,即使已完成錄影第一輪賽事,亦不會安排播出。


30名中國籍男子7月1日至8月4日期間,從非洲經香港打算返回內地,在港檢疫期間證實從外地感染瘧疾,再多一名患者死亡,令染病死亡人數增至2人,另外有19人仍留醫。

醫管局表示,新增的一名離世人士,8月3日因感染瘧疾送往伊利沙伯醫院內科,同日轉往深切治療部,形容他入院時情況已很差,院方開藥給他及以呼吸機協助,直至周五(5日)下午不治。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事件很不尋常。何栢良引述醫管局指,事件或涉及幾內亞同一間工程公司,預料該公司短期會有大批工人經香港返回內地,瘧疾感染風險高.他擔心醫管局未必有足夠藥物應付。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說,瘧疾是經按蚊傳播的疾病,不會人傳人。他又指,由於按蚊並非本港主流,在市區不太存在,加上相關抵港人士,以點對點方式到指定檢疫酒店,相信瘧疾在香港社區爆發風險很低。


30名中國籍男子由非洲畿內亞經香港返回內地期間,被驗出帶有瘧疾,已送到廣華醫院接受治療,其中1人於檢疫期間死亡,驗屍報告顯示帶有瘧原蟲。據悉,他們全部受聘同一公司。

衛生署公佈,衞生防護中心共錄得30宗外地傳入的新增確診個案,涉及30名男病人,年齡介乎25至57歲,他們於七月一日至八月一日期間抵港,當中21人由非洲畿內亞抵港。所有病人抵港後均因應相關入境要求於指定檢疫酒店進行檢疫,其中一名52歲病人於檢疫期間死亡,驗屍報告顯示他帶有瘧原蟲。其餘29人送往公立醫院治理,另外4人及15人分別情況嚴重和穩定(包括4人在深切治療部),10人經治理後已出院。

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仍在進行,並正跟進個案的相關同行人士,對他們進行醫學監察,有病徵的人士會被送往醫院,而沒有出現病徵的人士將獲提供血液測試。

瘧疾是由受感染的雌性按蚊(瘧疾病媒)傳播的疾病,當瘧疾患者被病媒蚊叮咬後,病媒蚊便會帶有瘧原蟲,若再叮咬其他人,便有機會將瘧原蟲傳播。

香港的按蚊包括微小按蚊及傑普爾按蚊。根據食環署的瘧疾病媒監察資料,香港市區近年未有發現該兩種按蚊,除2021年在大欖涌水塘附近發現有傑普爾按蚊的滋生外,過去10年未曾在其他地點發現微小按蚊或傑普爾按蚊。衞生署認為瘧疾出現本地傳播的風險屬非常低。

由於在檢疫酒店發現輸入性瘧疾個案,當局會跟進相關地點的蚊患情況,並按需要加強滅蚊工作。

最近一宗本地感染瘧疾個案在1998年發生,而2020及2021年香港分別曾錄得7宗及4宗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說:「鑑於部分非洲及東南亞地區較常出現瘧疾,市民應保持警覺。如到瘧疾流行地區,外遊期間及返港後14日內,都應使用含避蚊胺的昆蟲驅避劑。」

瘧疾是一種可致命的嚴重疾病。患者通常有發燒、發冷、頭痛、肌肉疼痛和無力、咳嗽、嘔吐、腹瀉及肚痛等症狀。重症瘧疾的病情比較嚴重,如沒有適當治療,可導致死亡。

發言人補充:「現時的藥物可有效治療瘧疾,但及早確診和治療對徹底治癒瘧疾尤為重要。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建議前往瘧疾流行地區的旅客使用預防藥物和採取防蚊措施來預防感染。至於預防瘧疾的疫苗,世衞只建議為瘧疾流行地區的兒童接種,不建議成人接種,而疫苗亦不適用於前往瘧疾流行地區的旅客。因此,不論在本地或外遊期間,時刻注意環境衞生,以及採取防蚊和個人保護措施是預防瘧疾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