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局減息後首個周末,香港十大屋苑成交不升反下跌,一手貨尾銷情同樣未見熾熱,僅錄約25宗買賣,與上周末差不多。

代理統計的周末十大屋苑成交回落至單位數水平,中原地產指減息效果不似預期,內地客及投資者未出動入市,而現時樓市主要由本地買家支持,因此未見即時好轉,交投量創8周新低。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息口走勢明朗化,吸引更多用家及投資者重回市場,但新盤以低價搶客,搶佔焦點及凍結部分二手購買力,導致減息後首周末二手屋苑買賣呈拉鋸。不過他認為受惠減息效應,購買力持續釋放,預期年底前一二手成交表現向好,第四季整體住宅交投將會上升。

 

 


港股惡劣天氣如常開市的安排,今日(23日)起實施。

香港今後在八號風球或以上,甚至在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的惡劣天氣下,投資者仍可如常買賣港股及衍生產品,並透過滬深股通買賣內地A股等。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制度改革需要決心,惡劣天氣不停巿的安排是金融巿場一項重要改革,經過周詳部署,確保平穩有序。他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 必須持續優化不同的交易機制,提升巿場活力和競爭力,將聯通內地及海外資本的角色發揮得更好。

今日起,香港證券及衍生產品市場將會在惡劣天氣,即天文台發出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訊號或黑色暴雨警告下,將如常運作,包括首次公開招股、滬深港通北向及南向交易、衍生產品假期交易、收市後交易時段內所有交易,將會按照原定交易日曆如常作,不受天氣情況影響,增加市場運作的確定性。


美國聯儲局雖然宣布減息50基點,高力研究部主管李婉茵表示,預測今年香港房地產市場全年投資總額將超過300億港元,而在2025年,若經濟情況更為樂觀,投資總額有望進一步回升至370億港元。減息政策的實施,可能激勵投資者積極尋求市場機會,特別是那些被低估和位處核心區的優質資產,同時也可能吸引國際資金迴流。

李婉茵表示,由於目前整體樓市成交量偏低,一手貨尾單位仍有約2.1萬個,減息對市場來説無疑是利好因素,有助於提振整體經濟和樓市。然而,減息所帶來的刺激效果,預計不會像今年2月底全面撤銷辣招後那樣明顯。當時撤招吸引部分投資者重新入市,但目前市況疲弱,成交量稀少,相信減息後可刺激成交量回升。儘管如此,她指仍維持2024年樓價將下跌5至10%的預測。

寫字樓市場方面,李婉茵表示,雖然減息對市場有利,但寫字樓市場復甦將受到持續高供應的限制,而2025年寫字樓供應預計接近350萬呎。在市場消化能力仍需時恢復下,預測寫字樓租金於2025年仍會下調約6%。

至於零售物業,她表示,減息預計將提振消費者信心,帶動零售消費回暖,並為行業帶來租金增長的潛力,預計今年核心區主街整體租金將保持年初預測,增長約5%至10%。


美國聯儲局公布議息結果,宣布減息半厘,幅度進取,亦為2020年以來、疫後首次減息。減息後,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範圍由5.25至5.5厘,減至4.75厘至5厘。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認為港調整利率步伐未必與美國同步,金融管理局提醒市民置業及借貸時要繼續留意利率風險。

議息聲明顯示,12位儲局官員中,僅理事鮑曼﹙Michelle W. Bowman﹚對本次利率決策持反對意見,她傾向只減0.25厘,另外11位皆支持減半厘。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美國減息幅度大致符合巿場預期,但香港本地利率走勢要視乎資金流向,不一定亦步亦趨。他解釋當局評估當美國息率一直下調,香港息率有空間下調時,將有利本地企業經營,當資金壓力較小,對資產市場影響亦正面。但同時由於地緣政治關係、國際貿易時常會出現爭拗,在這方面要留意及小心。

金管局認為美國息率下調,港息亦有回落空間,對經濟有正面影響,但減息步伐未必同步,息率仍會高企一段時間,呼籲市民繼續留意利率風險。署理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李達志:「存貸利率的調整,銀行一般會考慮同業市場資金供求、拆息水平,以及本身的資金結構成本等因素,但無論如何減息周期剛剛開始,預期在可見的一段時間內利率仍然會處於比較高水平,市民在作出置業、按揭,以及其他借貸決定時,應該要繼續小心、考慮及管理利率風險。」

至於減息後,能否重新吸引國際資金回流本港,李達志認為資金流向受多種因素影響,除了息口、地緣政治、主要經濟體表現都會影響投資者取向。」

 


日本央行數據顯示,8月國內企業物價指數按年升2.5%,升幅較7月的3%有所放緩,亦低過市場預期的2.8%,主要因日圓反彈壓低進口成本。期內,指數按月跌0.2%。

企業物價指數用作衡量企業之間互相收取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批發物價升幅放緩,一定程度上減輕日本央行加息壓力。


香港證監會發表通函,容許中介人在符合某些條件的情況下,在香港分發互聯互通下合資格內地交易所買賣基金(簡稱ETF)的研究報告。

ETF在2022年7月被納入互聯互通(ETF通),運行暢順,深受兩地投資者歡迎,並於2024年7月正式擴容。

在互聯互通有序擴容和合資格證券的多樣性日益豐富的背景下,中國證監會明確了目前內地證券公司在內地轉發互聯互通下合資格港股的研究報告的相關規定,也適用於互聯互通下合資格香港ETF的研究報告。

在互惠的基礎上,香港證監會亦藉著今天發表的通函訂明中介人在香港分發互聯互通下合資格內地ETF的研究報告的相關要求。

此安排旨在增強內地和香港投資者對彼此市場產品的理解,並促進兩地市場的交易和流動性。

香港證監會投資產品部執行董事蔡鳳儀女士表示,ETF通自落地以來,業界一直積極探索讓對方市場投資者更深入認識自己產品的渠道,此安排將為市場提供一個清晰、合規而專業的產品資料傳遞方案。


港天文台將於下午12時40分改發三號信號,據港交所現行規定,證券市場及衍生產品市場全日停市。

港金方面,金銀業貿易場電子交易平台交易如常進行,公開喊價市場上午停市。

 


香港多間地產發展商先後為今年下半年或全年發盈警,除因為業績受整體銷售下跌所拖累外,最重要是為旗下投資物業作減值準備,令大量地產股半年業績見紅外,其中新世界發展 (0017)發盈警,料截至6月底財年盈轉虧最多200億元,股價急挫13%,報6.83元,跌1.02元,是全日跌幅最大藍籌。

新世界上周五發盈警,預告由於在截至去年6月底止2023財年落成並移交的主要項目,包括柏傲莊第一期及第二期等缺乏收益確認、投資及發展物業及商譽重估或耗蝕虧損、出售事項的確認虧損,以及期內利率持續高企及人民幣貶值,集團預計於截至今年6月底止2024財年將錄得股東應佔虧損(包括持續及已終止經營業務)介乎190億至200億元。

不包括投資物業公平值變動、稅項、財務收入和費用等項目的話,新世界預期,仍可能錄得持續經營業務核心經營溢利介乎65億至69億元,較2023財年減少18%至23%,主要由於2023財年落成並移交的主要項目缺乏收益確認所致。

新世界同時表示,需要在2024財年進行一次性非現金重估或耗蝕虧損,總額介乎85億至95億元,主要由於去年出售新創建 (00659) 股份而錄得一次性及非現金虧損82.57億元。

新世界發言人表示,是次主動作出的一次性撥備,均屬非現金及未變現項目,對集團現金流並不構成影響,這亦是為了之後重新出發做好準備。另外,集團今年已完成逾500億港元貸款安排及債務償還,整體財務穩健。

除了新世界發展,多隻地產股亦受壓,九倉置業(01997.HK)跌5%,報21.6元;恒隆地產(00101.HK)跌逾4%,報5.69元;新地(00016.HK)和長實(01113.HK)都跌逾2%,分別報74.55元和30.85元;恒地(00012.HK)跌近2%,報23.85元。

 


香港私人住宅樓價連跌3個月,7月指數跌穿300關口,是2016年10月以來首次。另一邊廂,租金指數則連升5個月。

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7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296.8,按月跌幅擴大至近1.9%,按年跌13.7%,首7個月跌近4.7%。

中小型單位樓價按月跌近2%,按年跌近14%。大型單位按月跌約0.8%,按年跌9%。

7月租金指數報194.1,創近5年高位,按月升近1.1%,按年升6.6%。


反映香港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38.61,按周跌0.41%,連跌3周共1.77%,創近8年新低,重返2016年9月底水平。

期內,中小型單位指數按周跌0.52%,大型單位指數則回穩,微升約0.1%。4區樓價除九龍升約0.2%外,新界東、新界西及港島跌幅介乎0.4%至約1%。

中原地產表示,受美國9月減息在望的利好消息刺激,樓市氣氛正面,但二手樓仍處於拉鋸局面,樓價繼續調整,並逼近138水平。今年以來CCL累計跌5.84%,亦較政府撤辣前的低位跌3.08%。

至於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成立中小企融資專責小組、要求銀行在合理時間內審批按揭貸款申請等,將於9月中旬公佈的CCL才開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