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當地星期三,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對等關稅」的行政命令,宣布美國對貿易夥伴設立一成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美國一些最大貿易夥伴徵收更高關稅,包括向中國進口貨品徵收三成四關稅;向歐盟徵收的關稅是兩成;而向英國和巴西就徵收一成關稅。新措施同時適用於香港及澳門,條文指出是要防止透過轉運避稅。總統特朗普又簽署行政命令,取消來自內地及香港的小額包裹豁免關稅待遇,表示不擔心關稅措施令美國陷入經濟衰退。

對等關稅中,非洲萊索托被徵收的稅率最高,達到五成,對越南和柬埔寨產品,分別徵稅高達四成六及四成九。至於日本、南韓、印度,分別被徵稅兩成四,兩成半及兩成六;多個美國貿易夥伴早前已表示,將採取反制措施回應。

對等關稅國家名單中,未有提及美國兩個最大貿易夥伴加拿大和墨西哥。

特朗普並展示聲稱在美國計算下,多國對美國徵收的綜合關稅,及美國相應開徵的關稅稅率,包括向中國加徵三成四關稅,新措施同時適用於香港及澳門。

特朗普形容新措施是「仁慈」對等關稅,象徵美國工業重生,將重現美國的黃金時代。特朗普又指,不擔心關稅措施令美國陷入經濟衰退。

另外為堵塞漏洞,阻止違禁品以小額包裹方式,寄到美國避過檢查,特朗普同日簽署另一項行政命令,下月2日起取消來自內地及香港的小額包裹關稅豁免。

新規定下,價值800美元或以下、即折合約6,226港元的小額包裹,需繳交相當於貨品總值三成的關稅,或每件貨品徵收25美元,而6月1日起更會提高至每件貨品徵收50美元。

至於美國向進口汽車徵收兩成半關稅措施,則於周四起生效。而向進口汽車零件徵收兩成半關稅措施,則於下月3日起生效。


匯豐裁員 外媒:ESG 女高管職位被砍

                                                                                                                   一方

 

 

在全球金融行業格局持續調整的大背景下,匯豐銀行的裁員行動正以一種令人咋舌的態勢推進。進入 2025 年 3 月,匯豐今年以來的裁員節奏緊湊,幾乎未曾停歇。而近期一則消息更是引發軒然大波:外媒爆料聲稱,匯豐此次裁員手段頗為 「潑辣」,竟將一位正處於產假中的女高管職位直接砍掉,無疑成為間接裁員的典型案例。

被裁撤職位的高管 Farnam Bidgoli,在 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領域堪稱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她畢業於多倫多大學,擁有國際關係學士學位,之後又在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深造,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自 2017 年 8 月投身匯豐銀行以來,她一路深耕,擔任過多個關鍵職務,如匯豐銀行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可持續債券負責人等,目前則是匯豐銀行董事總經理、全球 ESG 解決方案的掌舵人。

對於匯豐銀行變相裁員的舉動,輿論場上觀點各異。有人驚嘆於其手段的強硬,認為如此直接的操作在企業人事變動中實屬少見;但也有網友從行業發展角度分析,覺得這或許是匯豐擠泡沫、回歸金融本質的表現。甚至有人直言,匯豐設立的 ESG 相關崗位過於「虛浮」,調侃稱在實際工作中,ESG 除了一些諸如撤掉打印機、調整空調設置這類表面動作外,似乎難見顯著成效。

事實上,自 2025 年春節以來,匯豐的這波裁員行動就已吸引全網的目光。回溯到 1 月 29 日,《金石雜談》曾報道,匯豐銀行在蛇年伊始便開啟裁員大幕,且涉及的人員基本集中在投行部門。當時市場傳言今次裁員規模達數百人之多。報道還指出,匯豐計劃關閉其在歐洲、英國和美洲的公司顧問和投資銀行業務,不過會保留在香港和迪拜的全部投行業務,部分銀行家被允許遷往這些地區繼續工作。

緊接著在 2 月 14 日,外媒再度傳出重磅消息,匯豐將在投資銀行部門啟動新一輪裁員,且這一輪裁員將率先從亞洲地區拉開帷幕,並最終波及全球員工。盡管當時受影響員工的具體數量尚未明確,但據透露,市場部門已率先進行裁員,而整個投行部門有更廣泛的裁員計劃,早在 2 月 17 日便已箭在弦上。消息人士還稱,今輪裁員將持續數周至數月,主要目的是消除重覆工作流程、簡化營運體系。就在 2 月 17 日,《金石雜談》在社區平台曝光一份 「死亡名單」,多位董事總經理以及副總裁級、高級別分析師紛紛 「中槍」。另有媒體爆料,匯豐控股計劃在香港裁減近 40 名投資銀行家,其中不乏 4 名董事總經理。

匯豐的裁員並非始於今日。早在 2020 年,時任匯豐控股首席執行官祈耀年就曾發內部郵件,宣布計劃在三年時間內將員工從 23.5 萬人裁減至近 20 萬人,意味全球範圍內將裁員 3.5 萬人,雖然最終任期內實際裁員數千人,但已彰顯出其大規模精簡人員的決心。

步入 2024 年,匯豐控股更是開啟了大刀闊斧的精簡計劃與架構重組。2024 年 9 月,艾橋智接替祈耀年擔任行政總裁,有報道稱,艾橋智考慮效仿競爭對手渣打、花旗,壓減中層管理層級。據知情人士透露,作為討論內容的一部分,匯豐可能削減全球各地的國家負責人數量,並且艾橋智上任後,對向他匯報工作的高層和職位也進行了相應調整。10 月底,匯豐明確表示 2025 年簡化架構後,高層職位數量將會減少,集團行政決策機構也從 18 人組成的集團行政委員會改為 12 人的集團營運委員會。在此期間,匯豐中東、北非及土耳其地區行政總裁穆兆景和匯豐歐洲行政總裁鮑康年為尋求個人發展,於 2024 年底離任;集團傳訊及品牌總監 Steve John 在效力 5 年後也決定離職;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行政總裁高國揚,則轉任重點客戶群組主管。

到了 11 月中旬,匯豐被曝採取競爭上崗計劃,要求數百名經理重新申請公司新成立的企業及機構理財部門職位。知情人士稱,面試工作當時已在進行中,主要是讓來自商業銀行部門以及環球銀行和市場部門的高級職員,競爭合並後的 CIB 部門職位。隨著這一流程的推進,匯豐在未來數周內開始解僱數百名董事總經理和其他高級銀行家。12 月,匯豐控股新成立的全球批發銀行業務主管 Michael Roberts 表示,匯豐計劃 「非常迅速」 地完成正在進行的重組,並可能在未來幾周內宣布第一輪裁員。彭博報道指出,今次裁員將集中在高層職位。另據 efc 報道,HSBC 為削減 30 億美元成本,計劃裁掉 40% 以上的高級管理層,其中包括讓一些高管重新申請自己原本的職位。此次裁員波及範圍極廣,將覆蓋整個管理層,涉及約 175 名高管,預計至少有 70 人可能被迫離開。

從匯豐對 ESG 女高管的裁員,到一系列大規模裁員動作,背後反映出其戰略調整的迫切需求。而從行業層面來看,ESG 在銀行業的發展未來充滿變數。一方面,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提升,ESG 理念在金融領域的滲透將持續深入。從政策導向而言,各國政府紛紛出台相關政策,鼓勵金融機構踐行 ESG 理念,加大對綠色金融、社會責任等領域的投入。例如,中國在 2024 年發布多項政策推動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提升企業在環境、社會等方面的責任意識,這將促使銀行業在 ESG 業務上不斷探索創新,開發更多與綠色產業、普惠金融相關的產品與服務。

但另一方面,像匯豐此次對 ESG 崗位的裁撤,也突顯出銀行業在發展 ESG 業務過程中面臨的現實困境。ESG 業務短期內難以看到顯著的經濟效益回報,投入產出比失衡,這對於追求盈利的銀行來說是巨大挑戰。並且,當前 ESG 標準在全球尚未統一,不同地區、不同機構的理解和執行存在差異,導致銀行在開展 ESG 業務時面臨標準不清晰、操作難度大等問題。不過,長遠來看,隨著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技術的進步以及社會對可持續發展認知的深化,ESG 有望在銀行業發揮更大價值,成為推動金融行業與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只是在前行道路上,仍需克服諸多障礙,經歷一段充滿不確定性的探索期 。

 

(文章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國際餐飲外送平台 Deliveroo 宣布撤出香港市場

香港外賣市場風雲變幻

一方

 

在香港外賣市場的激烈競爭浪潮中,國際餐飲外送平台 Deliveroo(戶戶送)今日做出了一個令人矚目的決定 —— 宣布將在與當地競爭對手 foodpanda 達成協議後,於 4 月正式撤出香港市場。這一消息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香港餐飲外賣行業激起了層層漣漪。

Deliveroo 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方面已經提名了清盤人,旨在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管理並結束其在香港的業務以及處理剩餘資產。自公告發布後,平台仍將持續運營至 4 月 7 日,以便為用戶和商家提供一個相對平穩的過渡階段。該平台指出,公司一直致力於嚴謹的資本配置,但由於香港市場存在著一些特定的動態因素,經過董事會的審慎評估,認為繼續在香港開展業務不符合股東的利益。

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看,香港外賣市場近年來可謂是硝煙彌漫。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消費者對便捷餐飲需求的不斷增長,外賣行業迅速崛起,吸引了眾多參與者。Deliveroo 進入香港市場時,本懷揣著在這片商業熱土上分一杯羹的美好願景,然而卻遭遇了強勁的競爭對手。其中,foodpanda 在香港市場深耕多年,已經積累了龐大的用戶基礎和豐富的運營經驗。它與眾多本地餐廳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美食選擇。同時,foodpanda 還通過不斷優化配送服務、推出各種優惠活動等方式,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市場中的地位。

除了 foodpanda,還有其他本土外賣平台也在市場中佔據著一定的份額。這些平台更了解香港消費者的口味偏好和消費習慣,能夠提供更加貼合本地需求的服務。它們在價格策略、營銷策略等方面也各有特色,給 Deliveroo 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在這樣激烈的競爭環境下,Deliveroo 想要突出重圍並非易事。

再從成本因素來分析,香港的運營成本相對較高。高昂的租金、人力成本以及營銷費用等,都給外賣平台帶來了沉重的負擔。Deliveroo 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市場推廣、技術研發和配送團隊建設等方面,但由於市場份額有限,難以實現規模經濟,導致盈利空間被不斷壓縮。長此以往,繼續在香港市場運營對於公司來說可能會帶來更大的財務風險,這也是董事會做出撤出決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據 Deliveroo 與 foodpanda 達成的協議,Deliveroo 現有的客戶和外送員將全部轉至 foodpanda 平台。這對於 foodpanda 來說,無疑是一次擴大市場份額的絕佳機會。它可以借助 Deliveroo 的用戶資源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同時也能夠吸收更多優秀的外送員,優化配送服務。對於消費者而言,雖然 Deliveroo 即將退出市場,但他們仍然可以通過 foodpanda 等平台享受到外賣服務,不過市場選擇相對減少。而對於外送員來說,轉至 foodpanda 後,需要適應新的平台規則和運營模式,但也有可能獲得更多的訂單機會。

Deliveroo 撤出香港市場,是香港外賣市場競爭激烈和成本壓力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事件也反映出香港外賣市場的復雜性和挑戰性。未來,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變化,其他外賣平台之間的競爭可能會更加激烈。各平台需要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量、優化成本結構,以適應市場的需求,才能在這片競爭的紅海中立足。同時,政府也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規範外賣市場的秩序,保障消費者和從業者的合法權益,促進香港外賣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香港上月私人住宅樓價連跌3個月,創逾8年半新低。

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2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跌至284.7,按月跌幅擴大至近0.9%,按年跌5.8%,是自2016年七月以來的低位。

所有面積分類的單位都錄得跌幅,以753至1,075平方呎的跌幅最大,按月跌1.2%;430至752平方呎的單位樓價按月跌幅擴大至跌1%。

今年首兩個月樓價累計跌約1.6%。

租金方面,按月升幅0.3%,連升三個月,按年升4.9%。

 


中國電商平台在荷蘭越來越受歡迎,當地人去年跨境網購中,中國電商平台佔總消費額28%,首次超越德國和美國,成為荷蘭人跨境網購時的首選。

 

荷蘭《每日匯報》等媒體當地周二(25日),以「經濟大臣說『買中國產品前要三思』,但我們根本不聽,中國電商平台在荷蘭越來越受歡迎。」為題報道,並引述最新研究結果,指荷蘭跨境網上購物總額持續增長。荷蘭人去年網購花360億歐元,其中44億歐元(12%)花在跨境網購,中國電商平台佔近三成,稱霸其他地方或國家。

 

 

 

荷蘭線上商店協會Thuiswinkel當地周二(25日)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荷蘭消費者網上支出總額持續上升,到2024年將達到前所未有的360億歐元,較2023年上漲5%。

 

其中,跨境網上購物總額繼續增長,高達55%的荷蘭消費者2024年在海外電商平台購物至少一次。荷蘭人360億歐元的網購總額中,有44億歐元(12%)花在跨境電商平台,相當於荷蘭人跨境網購了4100萬單,佔3.45億單網購總額的12%。

 

按國別/地區統計,荷蘭消費者越來越喜歡在中國電商平台購物,2022年在所有跨境網購中的佔比為18%,隨後逐年上升,2023年達到21%,2024年增至28%。這也是中國首次成為最受荷蘭人歡迎的境外網購目的地。2024年,荷蘭人在中國電商平台購買1150萬件商品,價值4.34億歐元。

 

數據顯示,德國僅次於中國,排名第二(23%)。美國佔比為12%,排名第三。
Thuiswinkel協會總監馬琳·滕·哈姆在報告中指出:「荷蘭消費者越來越多地使用外國平台。來自中國的服裝、DIY產品、鞋子和飾品都有強勁的增長。今年,談及跨境購物時,中國電商首次最受荷蘭人青睞。德國位居第二;英國則從13%降至7%,輸給了美國,無緣前三。」

 

《每日匯報》指出,去年中國電商在荷蘭消費者中最受歡迎,被形容為前所未有。荷蘭政府多次以所謂「不公平競爭」「質量問題」「數據安全」為由,就荷蘭人購買中國商品發出警告。報道稱,荷蘭經濟事務大臣德克·貝亞茨日前曾聲稱,消費者「在購買中國商品前要三思而行」。報道還提到,中國電商在荷蘭日益火爆,已經讓荷蘭同行眼紅。

 

Thuiswinkel協會總監滕·哈姆老調重彈所謂「不公平競爭」「質量風險」等借口,呼籲荷蘭政府限制,甚至封禁中國電商平台。她聲稱:「消費者經常購買低價商品,不是所有的荷蘭電商都能與中國競爭……罰款並不總是有效,所以我們需要考慮其他選擇,比如屏蔽網站。」

 

中國電商類APP近來加速征服全球市場。去年1月,市場分析機構data.ai最新發布《2024移動市場報告》顯示,Shein去年蟬聯全球購物類APP下載量冠軍,Temu、Amazon、Aliexpress分別位於2023購物類APP下載量第二位、第三位和第九位。
事實上,眼紅中國電商的並非只有荷蘭,還包括整個歐盟。

 

《每日匯報》稱,歐盟委員會希望徵收「特別稅」,以打擊那些對歐洲企業構成「不公平競爭」的供應商,Temu和Shein是歐盟特別關注的焦點。去年10月,英國《金融時報》曾引述消息稱,歐盟考慮依據《數字服務法》對Temu展開調查,若裁定違規,或將對其處以巨額罰款。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香港特區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表示,美國對香港特區產品加徵兩成關稅,短期內難免對香港產品出口美國造成影響。

陳百里書面答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表示,香港產品出口至美國貨值,佔貿易總值比例不高,去年相關貨物約值59億元,佔總出口總值約0.1%,以及佔貿易總值約0.06%,因此估計美國關稅措施對香港總體貨物貿易影響有限,加上港商近年透過重新整合供應鏈、開拓新興市場,以及探索電子商貿等,應對市場轉變,相信可在一定程度上抵銷美國關稅可能帶來的影響。

他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已公布會按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就美方措施作出申訴,正進行部署和按步推進相關工作,參考以往個案,一般需時數以年計。

他指,為應對針對香港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以及不斷轉變的國際貿易格局,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擴闊經貿網絡,探索具潛力的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同時向業界發放貿易相關資訊,幫助業界掌握最新發展,以及推行多項資助計劃,協助業界提升競爭力和拓展多樣化市場。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公開市場逆回購投標量及中標量都是4554億元人民幣,全屬7天期操作,利率維持1.5厘。

對沖到期量後,單日淨投放1595億元,連續兩日淨投放。


內地短片社交平台快手去年盈利153.4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1.4倍,多於市場預期,不派末期息。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算,去年經調整利潤177.16億元,按年升72.5%。全年收入約1269億元,按年升近12%。

單計上季第四季,快手經調整利潤47億元,按年增長近8%,按季升19%;收入353.8億元,按年升近9%,按季升近14%。

研發支出34.5億元,少過預期的35.3億元。截至去年底,平均日活躍用戶4.01億,增4%;平均月活躍用戶增5.02%,至7.35億,預期為7.1億。總電商GMV增14.4%,至4620.93億元。

 


美債強勢上揚

特朗普經濟言論引發衰退憂慮狂潮

一方

 

在全球金融市場密切關注的目光中,美國國債市場近日出現引人注目的變化。美國國債價格強勢上漲,而這一現象背後,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有關美國經濟正面臨 「轉型期」 的表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特朗普的此番言論,猶如投入金融市場這片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層浪,使得市場對於美國經濟恐將很快放緩的擔憂急劇攀升。

上周末,特朗普發表的這一言論,迅速在金融市場中引發了連鎖反應。消息一經傳出,作為市場重要風向標的 1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瞬間出現波動,一度下滑了 6 個基點。回顧此前一周,整個市場可謂是經歷了極為動蕩的時期。投資者們的神經一直緊繃著,時刻擔憂著關稅政策以及聯邦政府裁員等一系列事件,會對美國經濟增長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特朗普關於經濟 「轉型期」 的言論,無疑給本就脆弱的市場信心帶來了沉重一擊。

當前,1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徘徊在 4.25% 左右,而對利率前景最為敏感的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則為 3.95%。這組數據的背後,反映出市場投資者們在面對複雜經濟形勢時的謹慎態度。國債收益率的波動,不僅僅是數字的變化,更是市場對未來經濟預期的一種直觀體現。當投資者對經濟前景感到擔憂時,往往會傾向於將資金投入到相對更為安全穩定的國債市場,從而推動國債價格上漲,收益率下降。

特朗普的這一表態,還在更深層次上削弱了投資者早前抱有的一種期待,即在美國市場出現暴跌的情況下,政府會改變政策方向,採取積極措施來穩定市場。在過去的市場波動中,這種對政府政策調整的預期,曾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平復了市場的不安情緒。然而,特朗普此次關於經濟 「轉型期」 的言論,讓投資者們開始重新審視這一假設的現實性。他們逐漸意識到,所謂的 「特朗普看跌期權」—— 即市場暴跌時政府會出手救市的想法,或許並不像他們想象的那樣可靠。

Pepperstone Ltd. 的高級研究策略師邁克爾・布朗(Michael Brown)對此現象進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特朗普看跌期權』的想法顯然已經脫離了現實。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政府似乎正在『短期痛苦換取長期利益』的策略上越走越遠,並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當前,市場的不確定性程度仍然處於非常高的水平,尤其是美國貿易政策方面,存在著諸多未知因素。在這樣的環境下,市場參與者繼續採取防禦性交易策略也就不難理解了。」

事實上,美國貿易政策的走向一直是影響全球經濟格局的重要因素。特朗普上台以來,推行了一系列具有強烈保護主義色彩的貿易政策,這些政策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爭議。從對多個國家加徵關稅,到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美國的貿易政策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而此次特朗普關於經濟 「轉型期」 的言論,更是讓市場對未來貿易政策的調整充滿了擔憂。投資者們不確定政府是否會進一步採取激進的貿易措施,而這些措施又會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在這種複雜的經濟和政策環境下,美國國債市場的強勢表現,既是投資者避險情緒的宣泄,也是市場對未來經濟增長預期調整的結果。未來,隨著美國經濟形勢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政府政策的不斷演變,美國國債市場以及整個金融市場的走勢,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市場各方都在密切關注著相關動態,試圖從中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同時規避潛在的風險。


內地電商平台京東集團進軍香港市場再加碼,推出多項措施,包括自營商品「買貴就賠」服務、自營家電「30日包退、180日有壞換新」、「一件包郵」,及家電大規模補貼等。

近年「港人北上」消費熱情升溫,京東在香港市場加大布局投入,攜手品牌合作夥伴,為香港消費者帶來了豐富的品質好物,更有超值優惠。

對於香港消費者選購家電時普遍關心的售後問題,京東推出「30天包退、180天有壞換新」服務。香港消費者在京東選購自營家電,若發現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無論是功能性故障,還是運輸過程中造成的損壞、缺件等,均可向京東發起退換貨服務申請,商品自簽收後30天内直接退貨,180天内可以換貨。如京東售後人員查驗產品後證實有質量問題,消費者無需支付修理費、人工費,即可直接退換貨。

此外,即日起京東 APP 香港站啟動瓜分 「總值百萬優惠券」活動,消費者在活動期間下單,購物金額滿188元人民幣(下同)即可參與抽獎,有機會獲得價值10,000元的無門檻優惠券,可以直接用於消費。另外金首次下載京東APP的香港新用戶,京東也將提供價值600元人民幣的新人專屬禮包等福利。

 

目前香港消費者在京東選購自營商品,消費滿188元,即可享受免費送貨上門、最快次日達的購物體驗。

京東物流並宣布在港增設逾萬呎運營中心,使香港運營中心總數達5個,並將招聘逾百名快遞員,被投資推廣署認為有助鞏固香港作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地位,期待與京東物流合作促進供應鏈效率,推動香港經濟增長和創新發展。

京東物流公共事務部表示,會把香港服務升級,增設第五個運營中心,配備自動化分揀設備。京東快遞業務量飆升,反映香港市場商機龐大,公司計劃進一步提升運營能力,提供更便捷物流解決方案。

集團強調在港平台具競爭優勢,憑藉採購體量和專業團隊,能為供應商提供優化建議,實現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