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有組織星期日(6月9日)下午,發起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由維多利亞公園遊行至立法會外,歷時七個多小時才結束,港警聲稱最高峰有24萬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一(10日)表示,遊行人數非常多,又說會繼續推動修例。

2.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結束後,最少逾百名示威者凌晨衝擊立法會,多人受傷,包括示威者、新聞工作者及警員。香港警方出動防暴警察,並多次施放胡椒噴霧,最終成功驅散示威人士,19人被拘捕,其中7人涉嫌襲警,另外12人涉及堵路。

3.內地《環球時報》星期一(10日)發表社評,指香港修訂《逃犯條例》目的正當,絕不能半途而廢。社評又指,反修例遊行示威規模比較大,但質疑主辦單位「報大數」。《中國日報》在社論重申,修例是有急切需要,又指一些香港居民被反對派及外國蒙騙,他們無意識到反對派只是透過他們,破壞特區政府的信譽及聲譽,來獲取政治利益。

4. 在北京,外交部回應香港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質疑大會公布參與人數的數字,是否具說服力。發言人耿爽表示,已有80多萬名香港市民參加「保公義撐修例大聯盟」活動,相信數字仍會有增長,認為充分說明香港主流民意支持特區政府的修例工作。他強調,中央政府繼續堅定支持特區政府推進修訂條例工作,及堅決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預香港特區立法事務的錯誤言行,耿爽表示,香港回歸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方針得到切實貫徹落實,香港民眾各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相信香港市民有切身體會,國際社會亦有公論。

5.港鐵石崗車廠發生工業意外,三名工人星期一(10日)中午,維修一條架空電纜時懷疑觸電受傷送院。


香港有組織上星期日(6月9日)下午發起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政府深夜發聲明回應,指遊行的人數很多,卻大致上和平有序,又稱條例草案將如期在星期三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發言人說,認同並尊重市民對廣泛議題有不同的意見,政府已多次詳細解釋提出這項條例草案的原因,政府會繼續接觸各方及聆聽,透過冷靜和理性的討論,釋除這些疑慮。

政府於遊行後表示,《條例草案》將於六月十二日在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發言人稱,香港作為一個自由、開放和多元的社會,認同並尊重市民對廣泛議題有不同的意見,已多次詳細解釋提出該項《條例草案》的原因,政府會繼續接觸各方及聆聽,透過冷靜和理性的討論,釋除疑慮。

政府指出,過去四個月細心聆聽不同意見,並就多項建議作出正面回應,政府亦因此分別在提交《條例草案》前後提出兩次修訂,認為有關修訂增加額外保障,聲稱受各持份者歡迎,並有效釋除早前提出的大部分疑慮,又指行政長官不能繞過法庭向包括內地在內的任何請求方移交逃犯,政府的建議是嚴格建基於法治。

 


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 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間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六十五集:香港設計委員會(三)

 

鳴謝:香港設計委員會

 


六大機構結盟 全力培育人才

促進向上流動 推動香港向前

 

香港政務司司長 張建宗

 

近年,愈來愈多香港企業摒棄各自為政,放下門戶之見,攜手協作,秉持社會企業責任的精神,以香港整體發展為依歸的大方針,通過與教育及培訓機構合作,為特定行業或專業開發課程,積極促進職專教育,為香港培育人才,應付未來的人力要求,推動香港向前邁進。

這是重大但低調的「靜默革命」和企業文化改變,令我這個二十多年來長期在勞工和人力政策、教育培訓、青年發展,促進社會向上流動,以及扶貧助弱範疇工作的官員深受感動。

上月(5月21日),我出席由六間企業學院(中電學院、香港建造學院、港鐵學院、生產力學院、香港國際航空學院和中華煤氣工程學院)聯合組成「企業技術學院網絡」(Corporate Tech Academy Network,下稱CTAN)舉辦的「職業專才-光明前程之路」活動,為青年人提供職專教育和STEM教育的資訊。

CTAN凝聚了業界多方的力量,利用網絡平台產生協同效應,同時肯定職專教育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CTAN在去年(2018年)學院畢業人數(非短期課程)已超過五千人。

我感謝CTAN企業成員組成「大聯盟」,具策略及前瞻性為本港建立職業人才庫,讓這輛「人才戰車」長驅直進。政府會繼續積極與社會各界共同推廣職專教育。我冀望未來有更多企業加入CTAN,履行社會責任,以壯大「人才戰車」的戰鬥力。

CTAN開辦的課程多元,配合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以香港國際航空學院開辦的「航空營運文憑」為例,為有志投身航空業的青年提供理論與實踐並重的課程和就業配對,讓學員「賺住學 學住做」,獲取認可學歷和專業技術,成就「航空夢」。

航空業對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香港是國際航空樞紐,我們的機場更是長期名列世界三甲之內。機場三跑道系統預計於2024年底落成,在三跑道系統全面啓用後,可提供約12萬個直接職位和近16萬個間接或連帶職位(當中包括與航空業相關及非相關的職位),較現時在機場工作的73 000名員工大幅增加。

在上星期(5月31日),香港機場管理局與勞工處第八度合作舉辦「香港國際機場2019職業博覽會」,有超過40家機場同業公司提供逾4 000個職位空缺。

此外,港鐵在本港、內地和澳門營運鐵路系統外,在海外積極參與營運及管理,包括澳洲墨爾本都市鐵路、瑞典斯德哥爾摩地鐵等。同時,港鐵獲得英國倫敦Crossrail(伊利莎伯線)的列車服務專營權及營運英國西南部鐵路。

為培養鐵路與運輸人才,港鐵學院開辦的「鐵路工程高等文憑」、「運輸營運及管理高等文憑」、「運輸學文憑」三個課程,為本地學生提供有系統和獲認證的課程。港鐵學院自2016年成立至今,已培育超過2 300名學員。

此外,香港建造業持續興旺。政府預計未來十年在基建的總投資將超過一萬億元。本港在建造業的人力需求殷切,正在積極加強建造業人才培訓。

與建造工程息息相關的四間企業學院(中電學院、香港建造學院、生產力學院和中華煤氣工程學院)持續開辦涵蓋不同程度的多元課程,配合香港未來發展。

一直以來,政府致力為中學畢業生提供一個靈活、多元及多階進出的升學途徑,發揮潛能,盡展所長。我想指出,大學不是唯一的升學途徑,更不是成功的唯一指標。政府透過職專教育為抱有不同理想和能力的青年人提供多元升學階梯。職專教育涵蓋不同程度的課程,包括學士學位、副學位、文憑等。

值得留意的是,大部分學生和家長以大學學位課程為首選,而往往忽略職專教育提供有前景就業機會的重要性。這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職專教育不大了解,或坊間對職專教育的錯誤觀感。我相信大家在了解更多有關職專教育課程和資歷架構的關係,就會明白「工字實有出頭天」。

事實上,職專教育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舉例說,同學在完成基本培訓課程後考獲技工資格,只要達到入學要求便可繼續修讀高級文憑或專業文憑,及後也可升讀以專業/職業為本的學士學位課程(例如工學士課程),獲取相關專業資格(例如工程師)。

職專教育著重理論與實踐並重,「邊學邊做」讓同學累積相關工作經驗,晉升前景和薪酬待遇甚至比大學畢業生更優厚。

我藉著這篇網誌讓學生、家長明白,無論放榜成績如何,青年人的出路是多元,前程是美好的。同學面對決擇時,難免花多眼亂,我建議大家利用放榜前這段時間,重新檢視自己的升學或就業計劃,早作準備,依從個人興趣和能力選擇出路。


對於香港有組織星期日(6月9日)下午舉行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香港警務處長盧偉聰指,會做好風險評估及人手部署,他又呼籲市民保持和平、理性、有秩序,千萬不要用暴力及激進手法表達意見,並聽從警員指示,相信可以在安全的環境完成遊行。

 


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香港終審法院裁定,同性戀配偶可獲得公務員異性配偶同等福利,以及合併報稅權利。

在新西蘭與同性伴侶註冊結婚的香港入境處高級入境事務主任梁鎮罡,2015年12月提出司法覆核,爭取其同性戀配偶享有香港公務員配偶所享有的醫療、牙科保健等福利,以及兩人與香港其他婚姻配偶一樣的合併報稅、評稅和享受相關稅務優惠的權利。

 

 

官司打了3年半,終審法院於6月6日裁定梁鎮罡勝訴。

真是機緣巧合,這一天是2019年端午節的前一天。

時光倒回20年,1999年的端午節是當年的6月18日。那年整個6月份,香港的同性戀組織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其中一項是,發起請願要求港府把端午節定為「同志日」。

香港本地電視的老大無綫電視也來湊熱鬧,翡翠台在黃金時段節目中,邀請同性戀組織人員亮相討論:「你是否贊成端午節定為同志日」。當時現場及家庭觀眾多表反對,反對與贊成的比例約為8比2,但台上嘉賓及許多觀眾又都一致贊成香港需要有同性戀節日。

一年365日,哪一天不行,非要拿端午節來玩呢?

 

 

原因有三:

一是他們認為屈大爺屈原就是個「同志」,他跟楚懷王「搞基」。

二是6月份剛好是起源於石牆事件的同性戀「驕傲月」。1969年6月27日,紐約石牆旅館外格林威治村的一個酒吧遭到員警臨檢,同性戀者第一次奮起反抗,拒絕警方的逮捕,由此引發了大規模的群體行為。石牆事件因此被認為是美國乃至全世界現代同性戀權利運動的起點,後來同性戀運動將每年6月定為同性戀「驕傲月」。

三是端午節當時已經是香港公眾假期,香港的同性戀組織想把這個現成的公眾假期塗抹上同性戀的色彩。

 

 

雖然特區政府最終並未接納他們的這個請求,但從那以後至今的20年裡,每年一到端午節,人們就會想到同性戀,就會提起1999年香港同性戀運動的那些事。
這也算是另一種方式的成功對吧?


香港法律界不滿政府擬修訂《逃犯條例》,星期四(6日)傍晚身穿黑衣,由香港終審法院遊行至政府總部,再默站三分鐘。發起的立法會議員估計,有2500至3000人參與,香港警方表示,高峰時有880人。香港律政司發表聲明,重申《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的目的,是處理台灣殺人案,同時堵塞現行刑事司法互助制度的漏洞。

香港律政司表示,香港的移交逃犯和刑事司法互助機制,參照聯合國相關方面的合作指引和條約範本,並符合國際通行的人權保障原則。而按照《條例草案》訂定的特別移交安排,在保障涉案人方面只會比現行《逃犯條例》規定更多,而不會減少。

律政司又稱,政府在處理移交逃犯請求時一直根據極為嚴謹的程序,現行條例訂明了適當的人權和程序保障,以及行政和司法的多重把關角色。行政審查包括由律政司審視請求是否符合有關法律規定和行政長官考慮律政司意見後的決定;而司法審查包括法院公開聆訊、涉案人可就行政長官的決定申請司法覆核,也可就法院的拘押命令申請人身保護令。

律政司發言人指,《逃犯條例》生效至今差不多二十二年,一直行之有效,平衡了緝捕逃犯及保障人權兩方面的需要。《基本法》第八十五條在憲制層面規定了司法獨立的原則;同時,法官的任期亦受到《基本法》第八十九條保障。

律政司亦強調,更重要的是,法官的獨立性也反映於莊嚴的司法誓言當中,每位法官作出司法誓言時,均會承諾以「無懼、無偏、無私、無欺」之精神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服務,並主持正義。律政司深信司法機構和全體司法人員必定會繼續公平、公正地依法審理案件,不受任何干預。


今年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六周年,以絲路作為「紐帶」的跨地域影視媒體合作日益重要,大千視界(香港)文化傳媒首席營運官李鐵表示,西安正處於「一帶一路」發展的關鍵時期,期望可與西安廣播電視在電影電視網路視聽方面加強深度合作。

西安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始終傳承發揚絲路精神,共商共建原則下,兩地影視媒體合作有助擴大相互影響力。有見及此,大千視界(香港)文化傳媒公司總裁林智生、首席運營官李鐵一行星期三(6月5日)上午,赴西安廣播電視台參觀考察。

西安廣播電視台近年攝製的「千里雷聲萬里閃」、「柳青」、「陝甘英雄」、「一帶一路」等作品,榮獲國家及省級優秀電視劇殊榮,在電視劇藝術中心展示的相關影視劇作品展板,吸引一眾嘉賓的目光。

林智生一行亦先後參觀西安廣播電視台電視劇藝術中心,電視電台播控中心機房、融媒體指揮中心和絲路頻道全媒體演播室,了解長安雲大資料平台的強大功能。

大千視界(香港)文化傳媒公司首席運營官李鐵指,公司近年非常注重新媒體、自媒體及網路大電影的投入開發力度,下一步將組建電影基金公司,重點搞好電影線上與線下的宣傳刊發,希望雙方有更一步的合作。

大千視界(香港)文化傳媒公司總裁林智生,稱讚西安廣播電視融媒傳播矩陣的巨大傳播力和影響力。他表示,西安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濃郁的文化氛圍和良好的產業運營狀態,對今次訪問西安廣播電視感觸很大、很深,期望未來雙方能有機會在影視文創產業引入、影視產業鏈打造方面展開具體合作,資源互通,優勢互補,促進雙方共同發展。

西安廣播電視副台長趙和平表示,該公司擁有強大影視劇開發優勢,也有廣泛深厚的人才、技術和內容生產資源,尤其在拍攝紅色題材劇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他並形容「偶遇不如相逢」,相信通過今次交流,能碰撞出更多共融的「火花」,對未來合作方向有清晰的畫像和定位。


1.香港高級入境事務主任梁鎮罡,為已婚同性伴侶申請香港公務員配偶福利及合併報稅被拒絕後,上訴至終審法院,法院五名法官星期四(6日)一致達成裁決,梁鎮罡終極上訴得直,即公務員同性配偶可享已婚公務員福利,及合併報稅。提出上訴的高級入境事務主任梁鎮罡,歡迎裁決,又指今次是香港平權一小步,他希望政府盡快審視,其他具有歧視成分的法例和政策。

終院判辭指出,案件不涉及同性伴侶是否有權在香港結婚問題,既然上訴人婚姻獲接納為有效,與異性戀婚姻一樣是長久穩定及唯一,因此在配偶經濟福利層面上,上訴人及其伴侶,以至同性伴侶的婚姻可比擬異性戀伴侶。

判辭表示,即使政府一方提出保障傳統婚姻制度是合法目的,但終院認為社會大眾對道德價值觀並非考慮因素,兩者亦無合理關聯,指出不可用社會大眾是否有共識為由,而拒絕小眾的利益申索,這是在原則上損害基本人權。

判辭又認為,給予已婚同性伴侶福利,不會損害異性戀婚姻價值,強調政府以性取向作為歧視基礎,排拒同性伴侶福利並不合理,認為政府需遵從平機會的平等僱用政策。

上訴的高級入境事務主任梁鎮罡認為,是爭取平權上行了一小步。

2.對於香港終院裁定,公務員同性配偶可享已婚公務員福利,及合併報稅。有立法會議員認同,政府應主動檢視法例,令同性與異性伴侶享有相同權利。

3.私營殘疾人士院舍「康橋之家」前院長張健華,三十多年前先後五次非禮視障女童罪成,法官斥責被告濫用事主的信任持續侵犯她,行為令人髮指,有違人性,判被告監禁33個月。

控罪指出,被告張健華涉於1982至1986年間,在香港一間學校的圖書館、梯間、康樂室,及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烏溪沙青年新村內,共5次非禮女童。資料指,被告任「康橋之家」院長期間,曾於2002年及2014年兩度被控非禮智障女院友。兩宗案件中,前案由於事主供辭有矛盾,後案則因事主不適宜作供,控方撤控,令被告脫罪。

4.「學術自由學者聯盟」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就《逃犯條例》修訂進行民意問卷調查,發現逾六成受訪市民不贊成把港人引渡到內地受審;若港人會被引渡到內地受審,逾四成受訪者打算移民。

問卷調查分別於上月尾及本月初進行,訪問一千名香港居民,66%受訪市民不贊成把港人引渡內地受審,59%受訪市民認為內地不會有公平審訊。被問到若港人會被引渡內到內地受審,46%受訪者表示打算移民,當中包括62%具大學學位和51%具專上學歷的市民;46%受訪者同意,會有更大可能把部分資產轉移到海外。

5.香港一名泳客2016年在北葵涌泳池溺斃,死因庭裁定死於意外。裁判官稱,事發時同時有多名救生員報稱不適,在餐廳隔窗觀察泳池情況,質疑救生員擅離職守,相信救生員都知道離開崗位要請示,但他們都沒有遵守。裁判官建議康文署在泳池開放期間,每一更都要有高級技工或助理康樂員當值,監察救生員工作。

6.美國準備向台灣售賣總值約26億美元軍備,包括坦克、反坦克導彈和肩托式刺針防空導彈,有傳媒引述消息人士稱,軍售案已非正式知會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