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上海網民在社交平台上,曬出自己獲得「超級博士後」證書,引發社會熱議。

有人感歎:「第一次聽說有『超博』,以後招聘寫『超博』能優先嗎?」還有人分析:「感覺有資助比較重要。」也有人直接提問:「含金量呢?」
對此,記者聯繫上海市人社局。1月17日,有工作人員回應稱:「『超級博士後』是2018年開始實施的,每人每年資助15萬元,共資助2年。」
該網友在曬出證書的同時強調:「不是個人,而是需要所在單位提交申請。個人覺得獲得資助的前提,可能主要是看個人發表的科研文章和前期做的研究基礎怎麼樣。」
上述人社局工作人員表示:「這是屬於『超級博士後』計劃,只有在上海的社團單位的博士後才可以報名申請資助,具體情況需要諮詢自己所在的社團單位。」

媒體報道,「超級博士後」激勵計劃是2018年實施的上海市集聚和留用優秀青年科研人員的「王牌」專案,經過遴選的優秀博士後,由上海市給予每人30萬元的資助,同時由設站單位給予不低於1:1的配套經費資助。

11月29日發佈的公示資訊顯示,795人入選2023年上海市「超級博士後」激勵計劃擬資助人員名單。
據悉近年,上海博士後工作圍繞人才引育和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持續發力。
博士後隊伍茁壯成長。連續兩年舉辦博士後全球招募直播,發佈崗位萬餘個。截至目前,上海在站博士後8279人,其中2023年進站2978人,較前一年增長10%。
博士後培養載體量質齊增。隨著2023年新設35個流動站,目前全市共有流動站273個、工作站162家,設站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學科覆蓋面進一步擴大。16個區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新增入駐單位120家,創歷年新高。
「超級博士後」品牌效應凸顯。2023年,上海進一步加大對三大先導產業和基礎研究領域博士後的支持力度,795名博士後入選「超級博士後」。多年來,累計有3248名博士後獲得資助,資助金額超8億元。
博士後創新創業活力厚積薄發。聚焦上海「3+6」新型產業體系,上海連續三年舉辦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促成項目落地或風投合作百餘項,科研成果加速轉化,在兩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上獲獎數均位居全國前列。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