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食品局公布批准16種可食用昆蟲上市,供人類食用及用作動物飼料,其中包括蝗蟲、蚱蜢、黃粉蟲以及幾種甲蟲。

被評估為低監管風險的昆蟲及昆蟲製品可獲准進口,進口或引入的昆蟲要提供在被監管場所養殖的文件證明,而非從野外採集。其餘未被列入名單的昆蟲要經過相關評估,以確保他們可以被人類安全食用。

新加坡食品局解釋,由於昆蟲產業剛興起,昆蟲又是種新食品,食品局已經制定好昆蟲的相關監管框架。

在新加坡,活昆蟲通常作為鳴禽和爬行動物等寵物的食物出售,今次允許人類食用昆蟲做法創新。廚師、餐館和食品飲料公司一直在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安全地將昆蟲烹製成菜餚,如鹹蛋蟹配大麥蟲和蛋白棒類的產品。有些國家,昆蟲作為食物深受大家的喜愛,比如墨西哥的蚱蜢塔可。在泰國和柬埔寨等其他東南亞國家,螞蟻、蟋蟀甚至狼蛛也經常被人們食用。

在研究人員記錄的2100多種可食用的昆蟲中,許多含有重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被認定是一種可持續的高蛋白來源。世界經濟論壇 2022 年一份報告指,將昆蟲用作食物代替動物蛋白質的消耗,是應對氣候變暖的方法之一。

 

(來源:美國有線新聞網)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