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負資產宗數仍處20年以來的高水平,金融管理局公布,今年第二季末負資產住宅按揭有30,288宗,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曾表示,除非美國減息,否則下半年樓價倘再跌5%,負資產宗數或回升至3.6萬宗水平。紀惠集團副主席及行政總裁湯文亮認為,負資產大幅增加,評級機構甚至要降香港評級,令香港融資成本增加,銀行要設法降低負資產數量,認為最簡單直接,應向負資產業主「Call Loan」(要求按揭借款人償還餘下欠款),直至負資產數量少於銀主盤。

湯文亮撰文時稱,負資產並非香港地產困局,而是香港銀行的困局。幸擁有負資產的業主實際並不是負資產者,只要他們願意,所擁有的負資產,隨時可以變回有價值資產,解決負資產問題取決於銀行決心。

湯文亮解釋,香港目前有3萬負資產,但只有300個銀主盤,形容現象並不合理,「將數字掉轉就差不多」。負資產從來沒被銀行沒收變成銀主盤,銀行亦不打算沒收那些負資產,因為銀行知道,擁有負資產的人甚至有大於按揭物業的定期存款存放銀行,故無理由向擁有負資產的業主「Call Loan」,結果做成負資產數目大幅增加。

湯文亮相信,擁有負資產業主大多數為銀行職員,指他們過去兩年見利息上升,將自住單位向銀行借低息、高成數按揭,以貸款所得現金做4厘定期存款,每年可享受2厘息差。他舉例如果職員借500萬,每年就可以收10萬息差。只要銀行向職員「Call Loan」追收小部分差額,將負資產變回資產。負資產數量回落後,銀行便沒有壓力向正常還款、借貸比率不高的客戶「Call Loan」,客戶可以如常做生意,才是雙贏格局。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