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通脹、經濟與政策的多維度審視

​                                                                                                                         一方

 

當地 3 月 19 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結束了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 4.25% 至 4.50% 之間。這一決定與 1 月底會議的決策一致,再次選擇按兵不動,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註與深入探討。​

美聯儲在其議息聲明中指出,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加大。這一表述並非空穴來風,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呈現出復雜的態勢。一方面,近幾個月美國失業率穩定在較低水平,勞動力市場狀況依然穩固,展現出經濟的韌性;但另一方面,諸多潛在風險也在不斷積聚。從美聯儲當天發布的最新一期經濟前景預期來看,對今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預測中值為 1.7%,相較於去年 12 月預測的 2.1% 出現了明顯下調。這一下調反映出美聯儲對美國經濟增長動力的擔憂,經濟增長的步伐或因各種內外部因素而放緩。​

與此同時,通脹問題成為美聯儲決策的關鍵考量因素。在通脹方面,美聯儲上調了預測值。以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衡量的通脹預測中值為 2.7%,高於去年 12 月預測的 2.5%;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通脹預測中值為 2.8%,同樣高於此前預測的 2.5%。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通脹開始升溫,而關稅是通脹上升的部分原因。他指出,近期無論是市場指標,還是消費者及企業調查,都清晰顯示關稅因素推動了通脹預期的上行。關稅的增加使得進口商品成本上升,進而傳導至消費端,推動物價上漲。不過,鮑威爾也強調,美聯儲認為這種 「關稅通脹」 具有暫時性,盡管可能會延緩通脹目標的實現,但從根本上不會改變貨幣政策路徑。​

除了通脹與經濟增長預期的變化,市場情緒也在近期出現了明顯波動。上周公布的 3 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下跌,通脹預期顯著升溫。鮑威爾認為,市場情緒下跌部分與政府政策的重大變化有關,反映出市場對價格大幅上升的不滿。但他同時強調,目前經濟似乎仍然健康。然而,消費者信心的下降可能會對未來的消費支出產生負面影響,而消費在美國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70% 左右。一旦消費支出放緩,將對經濟增長形成拖累。​

從市場反應來看,在美聯儲宣布維持利率不變後,美股市場出現了積極回應。截至收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比前一交易日上漲 383.32 點,收於 41964.63 點,漲幅為 0.92%;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 246.67 點,收於 17750.79 點,漲幅為 1.41%;標準普爾 500 種股票指數上漲 60.63 點,收於 5675.29 點,漲幅為 1.08%。這表明市場對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的決定持樂觀態度,認為這一決策有助於穩定經濟局勢,避免過度寬松或緊縮政策對市場造成沖擊。​

展望未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盡管目前維持利率不變,但美聯儲官員預測,聯邦基金利率中值到今年年末將降至 3.9%,暗示年內仍可能降息兩次。不過,這一預測並非板上釘釘,後續的經濟數據表現將起到決定性作用。如果經濟增長持續放緩,通脹壓力得到緩解,那麽降息的可能性將會增加;反之,若經濟增長超出預期,通脹問題依然嚴峻,美聯儲可能會維持現有利率水平,甚至考慮加息。此外,美國政府在貿易、移民、財政政策和政府監管等領域的政策變化,也將持續對經濟和貨幣政策產生深遠影響。美聯儲需要密切關註這些政策動態,以及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靈活調整貨幣政策,以實現充分就業和 2% 通脹目標。​

(文章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