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黃埔區與北京大學法學院5月11日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將在中新廣州知識城成立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院,並共建智慧財產權學院。
廣州市黃埔區與北京大學法學院5月11日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將在中新廣州知識城成立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院,並共建智慧財產權學院。廣州黃浦區與北京大學雙方將在智慧財產權智力支持、人才培養、舉辦高端智慧財產權論壇、深化國際合作、建設智慧財產權平台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為區域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黃埔區委廣州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亞偉表示,希望此次合作依靠北大的智力資源建設北大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院,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核心促動作用,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2017年已超過10萬億人民幣,世界500強企業1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萬多家,灣區專利申請量57.2萬件,發明專利申請量17.6萬件,灣區專利申請量和發明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速364%和30.1%,是全國平均增速的7.9倍和2.1倍。尤其是,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佈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GⅡ)中,深圳–香港地區已經超越美國三藩市灣區,在全球創新集群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東京灣區。
隨著科技創新的腳步不斷加快,國際市場競爭也愈演愈烈,近期中美貿易爭端再次證明了,智慧財產權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創新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區域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創新的制度保障,是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武器,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不可或缺。
但粵港澳大灣區在人才培育和專業評估領域仍需提升,尤其是在推動智慧財產權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融合方面。
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院的成立,可以為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工作提供智力支援。智慧財產權學院將開發運用互聯網、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和新景象,建立全新的法律知識生產與人才培養基地,服務智慧財產權問題研究、智庫建設,聯動產業發展,培養智慧財產權高端人才,推動區域智慧財產權與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服務中心,服務本區域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
(編輯: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