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周多前公佈的交通工程——媽灣跨海通道(月亮灣大道—沿江高速)年內將動工,意味著深圳將擁有首條海底隧道。全長6000多米的地下隧道,將分為雙向六條行車線,未來將承擔疏港貨運交通的重任,前海交通將可「客貨分離」。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落地,作為灣區核心引擎區域,前海交通網絡已超前規劃和佈局。
珠江東西兩岸實現同頻共振
灣區融合,交通先行。對標國際一流灣區,交通高效聯通或將帶動城市協同創新效應的加速,而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之一就在於使創新要素在灣區內實現低成本跨境流動。目前,深圳也正在通過前瞻性的交通規劃,配合提升內外聯動雙向開放的先導功能定位,推動國際科技創新產業中心的建設。
站在前海合作區內的桂灣片區,四處塔吊林立,高樓拔地而起,1.1平方公里的金融先導區將在這裡崛起,而在近期公佈的規劃圖上,桂灣片區已為深港西部快線預留出規劃控制空間:
這條快線不僅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和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主線,還連接前海及新界西北跨界支線,以及屯門南及小蠔灣的香港本地支線。軌道線建成後,從深圳機場至香港機場僅需30分鐘。 「深圳要構建廣深雙中心、輻射港澳的大灣區城際軌道網,形成軌道上的優質生活圈。」深圳市政協委員、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曉春說。
另一方面,珠三角東西兩岸以及各城市間的互聯互通需求,也在構建大灣區的過程中越來越強烈。
過去,珠三角地區的大通道橫縱分佈,交織成「爬梯形」的閉合環路。通車多年的廣深高速、廣珠東線、廣珠西線等幾條高速乾線構成縱向骨架,橫向來看,從珠江口西岸來往東岸,只能走虎門大橋。灣區未來佈局,需要珠江口東西岸搭建更多通道,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加速。
今年6月,深圳發布「深圳市高快速路網優化及地下快速路佈局規劃」,將西延南坪快速路二期,與沿江高速公路互通後,預留向西對接深珠公鐵複合通道的接口。這讓前海合作區的城市規劃交通規劃圖上,除有港深西部快速,還有穗莞深城際線、深惠城際線、深珠城際線3條城際軌道。
穗莞深城際線起於廣州白雲機場,連接廣州、東莞、深圳寶安、前海、蛇口等區域,全長約120公里,設計速度160公里/小時,將實現前海1小時直達廣州機場。
深惠城際線起於前海,連接前海、西麗、深圳北、龍崗坪地、惠州西、惠州北等重點區域,全長約113公里,設計速度160公里/小時,實現前海1小時直達惠州。
上述線路可以實現前海與香港、廣州、東莞、惠州、珠海1小時直達,交通便捷性不僅帶來人才、資金等流動,還讓珠江東西兩岸實現同頻共振。
前海到坪山1小時內可達
除灣區內城際間的交通,前海通達市內交通如何被激活?
深圳地形呈東西帶狀型,原特區外東西向高快速路間距過大,已經沒有辦法滿足現狀交通需求,同時深莞惠、深汕合作區等區域正加快建設,對未來城市發展都對交通規劃提出更高的前瞻性要求。
記者發現,前海片區規劃7條城市軌道線,分別為1號線、5號線、9號線、11號線、15號線及局域線、光明快線、坪山快線,完善的軌道交通網絡可謂無處不達。
比如,地鐵11號線是目前國內一次性建成線路最長,速度最快的地鐵,運營最高時速可以達到120公里/小時,乘坐這條線路從福田站起到碧頭站止,一路可以途經福田區、南山區和寶安區。在已規劃的城市軌道11號線基礎上,還將規劃增加光明快線和坪山快線。
此外,深圳軌道交通運營的幾條骨幹線路設有前海站點,比如1號線、5號線等,將前海融入城市的主要地鐵路線中。
而在連接前海和特區內的主要居住區上,9號西延線將擔起主要功能,東起紅樹灣南站,經深圳灣至前海灣,終點為與5號線南延線交匯的前灣站,途經紅樹林、車公廟、景田、梅林、泥崗村、紅嶺等地。 2020年建成後,從前海到紅樹灣南站,只需要16分鐘車程。
在高快速路網的規劃上,未來新建的寶鵬通道,則把前海和坪山的通達時間縮短到1小時。寶鵬通道西起濱江大道西鄉大道路口,東至南坪快速路三期,全長53.2公里,雙向6—8車道,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為減少對地塊分割和環境影響,新增快速路主要以隧道或高架的形式穿越建成區,與沿線相交高快速路設置16座互通立交,實現與區域高快速路的「快—快」銜接轉換。
通道建成通車後,不僅能分流機荷高速、南坪快速的交通壓力,有效緩解深圳第二圈層東西向交通擁堵狀況,前海、寶安到坪山中心區可以在1個小時內抵達。
走向世界裝上「加速器」
前海是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而從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的佈局來看,位於廣深港的三大機場,尤其是深圳機場與香港國際機場,成為前海聯通世界的重要工具。
7月9日,深圳至緬甸曼德勒航線首航從寶安國際機場起飛,僅今年上半年,深圳就新增布魯塞爾、馬德裡、聖彼得堡等7個國際客運通航城市。
深圳機場可以通達44個國際和地區,其中洲際客運通航城市就達到14個。在今年下半年,深圳機場還將陸續開通至蘇黎世、倫敦、維也納等城市的國際航線,強化與全球主要中心城市聯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鐵路網建設上,除現有以廣佛為主的鐵路網外,如何形成以深港為核心節點的鐵路網絡,構建雙核心、多節點的粵港澳大灣區鐵路網絡格局也備受關注。 「要打通東、中、西三大方向對外交通戰略通道,以『分線運輸』策略開拓大灣區廣州、深圳雙鐵路樞紐新格局。」張曉春說。
張曉春還建議,全面拓展深圳面向國內的高鐵輻射扇面。 「使深圳通過高鐵到達京津冀、長三角、海西和長江中遊四大城鎮群的時間由12小時縮短至8小時,到達泛珠三角主要城鎮群的時間由6小時縮短至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