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最近微信朋友圈在傳一組「香港之最」,曰:樓價世界第一,住宅租金世界第一,居住面積最小世界第一,人口壽命最長世界第一。
住房面積小,人口壽命長,這會不會是因為房屋小就愛往外跑呢?行山啦、跑山啦,長此以往身體就健康了?白居易說:「庭小同蝸舍,門閒稱雀羅。」房屋小就不會在家裡大宴賓客吃肉喝酒唱歌,住宅就是純粹的住宅,不兼任酒樓歌廳。
反過來說,房屋太大太舒適,會使人整天流連於大宅裡,繾綣於被窩中,隔三差五酒會舞會,反而不利於健康?
港人居住空間狹窄是事實。2017年底港府統計處發表《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稱港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為161呎(約合15平方米)。香港有媒體報導說,台灣人均居住面積是香港的3倍;新加坡平均為323呎,上海平均為194呎,都比香港大。
居住面積當然大一些好,但是若以最低限度來說,人均15平米夠不夠住呢?有人認為夠。
2017年3月份,「香港討論區」網站曾有網友發言說:「我其實覺得一對 couple(夫妻)300 呎(實用)就足夠,四口子就兩房加個廳,450呎左右就差唔多(差不多)。住house其實好煩,屋大就要買嘢(東西)裝飾,又要左騰右騰(走來走去)。本人少少宅,四個人住3xx呎都ok,係逼dd(是逼仄一點),但(可以)接受到。」
人均15平米,那麼一對夫妻就住30平米,不錯了;若夫妻加上兩個孩子,住60平米,不要太理想了。
住宅用來棲身而不是用來唱戲,擺得下一張床,可以做飯吃飯,有地方洗澡,足矣。就算你有30平米大房間,擺一張20平米大床,你一個人躺下去能夠佔用的其實就是一張單人床兩平米的位置而已,如果你不在床上打滾的話。
整體而言,香港是個中產階級社會,多數人屬於小康,人們務實勤勞,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蝸居而不怨。
2017年7月日本厚生勞動省發表2016年「全球男女平均壽命統計」,香港男性平均壽命81.32歲,女性高達87.34歲,再次蟬聯全球男女「最長壽」地區。
唐朝詩人劉禹錫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