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企業、搶人才是本屆香港特區政府的重要策略。2022年10月,香港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對應措施,包括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下稱「引進辦」)、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下稱「高才通」計劃)等。

多舉並行搶企業搶人

引進辦自去年12月正式投入運作以來,專責引進世界各地具代表性、高潛力的重點企業。6月27日,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表示,「我們已經和一百多家企業談過了,希望今年能與三百家企業談。」

人才方面,丘應樺指出,香港為東西方文化匯聚之處,擁有多元文化與良好的營商環境,對於多個界別的人才來說都十分有吸引力。

資料顯示,截至5月底,包括高才通在內的各項人才計劃已接獲8.4萬宗申請,並批出約4.9萬張簽證。其中,自去年12月底「開閘」的高才通計劃,截至今年4月已接獲近2.7萬宗申請,其中約1.7萬宗獲批,獲批者中亦有不少已經領取簽證並到達香港。

除高才通計劃外,特區政府近期宣佈將從今年7月開始,為建造業及運輸業推出行業性的輸入勞工計劃,相關行業可以根據需要輸入最多兩萬名外地勞工。丘應樺向記者指出,「在引入外勞方面,比以往增加了很多不同的界別,希望引入外勞能幫助到香港的企業,在這個經濟復蘇的時期,可以(幫助)振興我們的經濟。」

積極展示香港優勢,助力貿易復

疫後經濟復甦進程中,香港貿易資料表現略遜一籌。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最新資料顯示,香港5月對外商品整體出口貨量及進口貨量較去年同比分別下跌15.6%及16.7%。

丘應樺表示,香港出口下跌最主要的因素是地緣政治、全球通脹以及俄烏衝突等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但他預計,香港出口貿易的情況到明年將會出現轉機。在此過程中,需積極把握內需與旅遊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香港也正積極向外展示香港優勢,鞏固與其他交易夥伴的合作往來。6月初,香港特首李家超向媒體表示,他下一站將到訪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東盟國家。東盟向來是香港的重要交易夥伴,據香港工業貿易署資料,2022年香港與東盟的商品貿易總額達12,944億港元,相當於香港全球商品貿易額的13.7%,是香港第二大交易夥伴。

丘應樺表示,東盟國家在經濟轉型、高科技、服務貿易等方面都在尋求新契機,而香港在這方面有很大優勢。「香港科學園、數碼港以及北部都會區都有創新和高科技發展,同時香港的服務貿易都是傳統強項。」他指,香港可考慮輸出服務貿易相關人才,譬如會計、建築等行業人才;東盟國家亦可借助香港獨特的位置與「超級連絡人」的角色,走入整個大灣區。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